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教师》2011,(16):2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本书介绍了作者的丰富教学经验,包括课堂教学方式,即创造活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等。作者的教学艺术博采众长,自成一格,清新隽永,浑然天成。ISBN:978-7-303-07723-6作者:教育部师范司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29元开本:16开装帧:平装  相似文献   
2.
一、"堆"课"堆"出问题来 从来没有这么精心地备过课:想方设法借来名师张齐华的课堂实录反复琢磨,认真揣摩名师黄爱华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从刊物上苦苦寻觅一线优秀教师设计的优秀案例,与教研组的同事们一再交流、研讨本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本想博采众长,没想到辛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一大堆"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课堂中出现纷繁肤浅且无益低效的教学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后,使我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悟。黄老师那朴实的数学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赢得了全场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4.
5.
吴存明 《师道》2009,(6):19-20
曾对多位数学名师的经典课进行过统计,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素材用量普遍比较少。但是,他们凭借对较少素材的高效使用,创造出了生动、精彩、充满张力和活力的课堂。比如华应龙老师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条出神入化教学“莫比乌斯带”,黄爱华老师以“俄罗斯方块”“平移接力”两个游戏串起“平移”教学,这些都是堪称经典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印象中,“数的大小比较”是一节比较枯燥而又乏味的数学课,无非是让学生通过多做练习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但是,同样一节课,黄老师他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和挥洒自如的教学智慧,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一、情境导入,引入比较开课时,黄老师出示自己游华山时的照片,从对五岳海拔高度的比较,自然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二、自主探索,在游戏活动中比较(一)第一次抽签游戏活动师:几个数放在那里,怎么能一眼看出  相似文献   
8.
片段回放: 一、分组探究 (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学生有三种猜想: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勤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学生的三种猜想,黄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  相似文献   
9.
邱学华 《广西教育》2010,(10):31-31,34
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将其浓缩成一句话:创造活的数学课堂。我们也无意给黄爱华老师的教学冠以“XX模式”的意思,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老师,你想要给他的教学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概括,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黄爱华老师“活”的数学课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苗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那恰到好处的提问,时时把学生带入"愤悱"境地,在疑问中生成智慧,在矛盾中碰撞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的最佳状态。笔者详细品读了黄爱华老师十余节课堂实录,深深被黄老师的课堂提问艺术所折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