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撮泰吉”是一种极富巫术性质的古傩戏“。撮泰吉”的巫术内蕴具有乐观性、向善性、主体性等特点,同时“撮泰吉”内蕴的巫术文化具有不断强化主体的自我价值,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撮泰吉”研究过程中,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里面的人物马洪摩是苗族,嘿布是汉族,而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马洪摩和嘿布皆为彝族,但两种观点都没有人进行深入的论述。从文化自观的角度,结合“撮泰吉”仪式内容和相关资料,试对马洪摩和嘿布的族别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翻译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的"撮泰吉"这一名词时,都往往从它的情节和反映的内容入手,理解为"变人"或"变人戏"等,对其文化民俗涵义与功用都有所忽略。将它与彝族传统历史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撮泰吉”是反映彝族先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正戏是“撮泰吉”表演的核心内容,它蕴含了彝族先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浓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及无私奉献精神,较强的劳动过程管理意识和能力,以及农业生产系统论等丰富的经济思想.“正戏”确证了彝族先民“重政治、轻经济”认识的片面性,对了解和研究彝族先民民族和谐思想,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威宁“撮泰吉”角色装扮的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始戏剧"撮泰吉"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它特有魅力,透过"撮泰吉"角色装扮的外在形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彝族先民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以及他们特有的艺术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6.
黄瑾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27-31,65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由于其文化生态背景的变化处于濒危状态。我们应借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结合撮泰吉传承的特殊情况,采取动态和静态保护模式,才能有效地对撮泰吉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