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620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43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君颖  郑槐明 《编辑学报》2001,13(4):236-237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在2000年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环境建设是这一决策的重大问题之一。学术期刊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为实现这一战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介绍《林业科学》在过去几年中发挥这种作用的一些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效锋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9):71-73,23
文革资料不同于普通报刊资料,具有-定的特殊性.只有做好它的研究工作,才能为建立文革资料数据库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 ( The elibProgramme,1995- )的实施背景和研究领域 ,分析了该项目的特点 ,评价了它的主要成就和影响。最后指出 ,政府部门 (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e)对该项目的引导和管理是它成功的保障 ,高校图书馆的积极参与是它成功的关键 ;两者的结合不仅造就了elib在过去五年的累累硕果 ,也将英国高校图书馆坚实地置于电子图书馆环境未来开发与利用的前沿。  相似文献   
4.
近代竞技运动发轫于英国的背景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革命以后 ,随着机械在产业方面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 ,有关人们身体的运动 ,在英国大众的生活中成了基本的要求。本文从英国民族心理特性、产业社会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等角度 ,探索了奠定英国近代竞技运动发轫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朱熹在建构《大学章句》的体系时,采取了一种志与功相统一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既表现在《大学》经章里,也表现在《大学》传章里,而且在不同的说理层次上,存在着不同的志与功的统一,既有纲领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也有条目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这分别体现在经章与传章里,而且基本上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的政治活动中心,又是最高的艺术殿堂,艺术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上的阐释,在这里得当了最有效的实证;人民大会堂里的中国画如果被称谓“艺术的国家形象”,确切地说是最能代表着“国家的艺术形象”;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展示场地及其化内涵,都可以说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晚期著名的作品,围绕主人公匹普的发展历程进行描述,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了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狄更斯强调扬善惩恶,不能容忍道德低劣者有幸福的结局,总是把好的命运赋予那些道德上的正面人物.  相似文献   
8.
塔婆是哈尼族神话传说中生育众物、传承人种的大母神形象,广泛存在于哈尼族口传文学、父子联名谱系及其节庆活动之中;而女娲则是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始祖,她造人、补天、治水、置婚姻、作笙簧,创造了诸多历史功绩。但和塔婆比较,女娲虽然声名显赫,却不具备现实意义和生命力量,而且,因为经过了父权文化的精心改造,女娲形象和塔婆形象相比,缺乏真实性、原始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极"左"思潮的产物,是人民公社供给制的载体。从1958年下半年到1961年5月,它在"吃饭不要钱"等天堂般的宣传和政治高压下一哄而起,适应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大跃进"需要,但很快就出现难以为继而加以调整,由领导人的偏爱和一意孤行而强行恢复,并得以苟延残喘,后又由大兴调查研究等实事求是之风而一哄而散,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江苏农村公共食堂是全国农村公共食堂的一个缩影,存在着浪费粮食、降低社员生产积极性、浪费劳动力、不利于发展家庭副业、不节省烧柴、不利于团结、生活不便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又是当时农村以"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五风"盛行根源之一,为群众所深恶痛绝。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苏在"大跃进"中,以江渭清为首的省党政领导很快走向务实,江苏农村公共食堂很快就出现了数量急剧减少、固定食堂少、农忙食堂多、食堂规模小等特点。庐山会议后,江苏公共食堂恢复率低,又以"调整"为名解散了很多食堂,特别是从1961年2月经毛泽东的同意江苏首先在全国解散公共食堂,这也是"大跃进"期间江苏省"非正常死亡"人数较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文革语言中,詈词是一种高频使用的修辞格。本文列举了较多的用例,对这一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分析它的两个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