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墨家对池田大作思想产生深刻影响,池田大作在借鉴墨家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墨家与池田大作都主张"爱人",但二者在爱的动机和目标上有不同的论证;二是墨家"非攻"和池田大作的世界和平思想都主张反对战争,但墨家对待战争持辩证的态度,支持正义的斗争,反对不义之战。池田大作则反对一切战争;三是在生态伦理方面墨家和池田大作都主张对自然的节制利用,但二者对待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标准上则不同。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西方的扩张引发了东方社会的现代化问题的讨论,池田大作对这个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认为东方现代化最重要是找到新的现代化的立足点,即确立人的生命存在和尊严;东方现代化既不是西方化也不是东方化,而是一种"中道";东方经济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国民总福利为原则;东方政治现代化要突出"民本民主主义"特点;东方的文化现代化要以自然为中心的共和主义、调和主义为核心。池田大作对东方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成为东方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理论代表之一,对东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很有意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池田大作密切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他看到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而陷入迷惘之境。池田大作通过对女性当下生存处境的反思。大力弘扬女性特质与女性价值。倡导女性回归其本真性实在。女性存在的价值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而得以建构。池田大作通过男女间的“主体间性”来规定女性的主体性。在池田大作看来,女性只有在这样的“主体间性”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尊严和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和平思想的一大贡献是他提出以人类主权取代国家主权的和平理念,他认为在民族主义的国家主权思想影响下不可能实现人类和平。为了实现21世纪的和平,就要树立全球主义思想,提倡人类主权。实现人类主权的条件与方法包括转变人心,实现人性革命;加强和平宣传,扩大心灵的沟通;以教育实现和平;高度重视联合国的重要作用等。走出民族主义,实现大同理想是池田大作的愿望,也是现代社会公认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多元文化观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从个人知识结构、创价大学建筑雕塑和佛教原则三术方面讨论了池田大作的多元文化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目的观、现代教师观和现代大教育观三个方面。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国应该抓住和平发展新机遇,加大教育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根据他的阅历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的反思,提出教育应当教出"21世纪人",即"世界市民",并认真思考了培养"世界市民"的手段和模式。"世界市民"教育理念强调要突破民族国家或者地域的界限,是对全人类整体发展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世界性"特征;它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已经从民族国家性认同向全球性认同的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政治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田大作的政治观主要内容有:可持续发展的政治观,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渐进的政治发展方式,灵活的政治发展策略,协商解决国际政治争端等,他的这些政治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生活仍具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全部价值在于追求和平,而和平思想要为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同,必须经过教育的养成;他不仅提出了全面的科学的和平概念,还提出培养儿童广博的爱国心和对人类的普遍的爱;并指明对话是世界和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关于创造人生的态度、意义方面的潜能,使人在德性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改造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关系,要做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与社会之间要相互支持,同时教育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