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康德从质、量、关系、方式四个方面对美的特有本质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不仅为现代美学(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方向,且已内化为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人生态度,成为生活价值与意义的最高源泉.  相似文献   
2.
康德历史哲学中的自然和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康德的历史哲学,"大自然的目的"乃是上帝的目的。个别人的行为尽管出于目的意识,但不合大自然(上帝)的意图和目的。只有人类整体的行为才合乎上帝的目的亦即大自然的目的———尽管整体没有意识。单个的人其实不知道整个宇宙的目的。只有整体才能实现自由,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个别的人谈不到自由。按马克思,未来社会的目标乃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同康德关于自由在未来才可以实现的看法一致。本文认为,康德的"大自然"即"天意"完全不是客观自然界。本文根据康德的哲学,把自然和历史,必然和自由看作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和规律。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艰辛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审美主体于当下对对象形式予以直观把握,实现超越。此审美活动是非关功利的。康德从哲学及心理学角度对此作了很好说明。当然,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存在活动,也有其社会性、功利性的一面,但这一面是以隐蔽的、淡化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学术自由观建立在其自由观与国家观基础之上.在康德看来,在学术研究领域,应当存在一种自由平等的、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争论.在这种争论中,运作的不是权力,而是真理.而这正是学术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自律和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自律概念,康德一方面批判了受控于自身欲望的非理性行为,强调了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拒斥了那种出于外在权威和规范的他律,强调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行为,道德法则是理性的自我立法,道德的根据既不在于自然情感的倾向也不在于外在权威的约束。而义务概念凸显了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自身的二重性,真正有德性的人不仅是有理性的、自我立法的人,更是能够在理性与欲望的冲突中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6.
柏克的崇高论主要从人的生理感官方面总结了对象的感性形式的特征,而康德的崇高论则用"无形式"这一概念,概括了事物的感性特征,体现了无感性形式的虚幻表象的特点,从而拓展了崇高对象特征的外延.同时,康德突破了仅局限于对自然界事物的崇高的分析,将崇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柏克将崇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个体自我保存"的本能,而康德却充分肯定了理性、道德观念作为崇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并从审美发生理论的角度提出审美主体主观心理状态只有与审美对象相契合,崇高感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7.
该文重点探讨在教育思想中康德如何从人性论(善恶共居)过渡到人的本质规定(道德),以及如何通过教育的途径(自然性的教育和实践性的教育)将之实现。该文试图探索康德贯穿在教育思想中的隐微支柱:理性(理性的彻底性,一方面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教育必定要寻求自身的终极目标,也即完备性与普世性)与启蒙(使人具有使用自身理智的勇气和决心),整体地呈现出康德关于"自由行动者"的培养何以可能的设想与规划。  相似文献   
8.
康德认为在自然的预设下,在自然赋予的人类理性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历一系列的苦难、斗争,最终必将到达人人自由、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美好境地。康德的历史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然而,康德在其历史观中将历史从属于道德、否定人的实践存在、将历史发展的动力归于某种神秘力量和人类的理性自觉。又使得他的历史观具有不可忽略的局限性。反思康德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问题,从而更加科学地预测社会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9.
On the intrinsic value of information objects and the infosphere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What is the most general common set ofattributes that characterises something asintrinsically valuableand hence as subject to some moral respect, andwithout which something would rightly beconsidered intrinsically worthless or even positivelyunworthy and therefore rightly to bedisrespected in itself? Thispaper develops and supports the thesis that theminimal condition of possibility of an entity'sleast intrinsic value is to be identified with itsontological status as an information object.All entities, even when interpreted as only clusters ofinformation, still have a minimal moral worthqua information objects and so may deserve to be respected. Thepaper is organised into four main sections.Section 1 models moral action as an information systemusing th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methodology (OOP). Section 2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atrole the several components constituting themoral system can have in an ethical analysis. If theycan play only an instrumental role, thenComputer Ethics (CE) is probably bound to remain at most apractical, field-dependent, applied orprofessional ethics. However, Computer Ethics can give rise to amacroethical approach, namely InformationEthics (IE), if one can show that ethical concern should beextended to include not only human, animal orbiological entities, but also information objects. Thefollowing two sections show how this minimalistlevel of analysis can be achieved. Section 3 provides anaxiologic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objects. Itcriticises the Kantian approach to the concept ofintrinsic value and shows that it can beimproved by using the methodology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section.The solution of the Kantian problem prompts thereformulation of the key question concerningthe moral worth of an entity: what is theintrinsic value of x qua an object constituted by itsinherited attributes? In answering thisquestion, it is argued that entitiescan share different observable properties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abstraction adopted,and that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speak of moral value even at thehighest level of ontological abstractionrepresented by the informational analysis. Section 4 develops aminimalist axiolog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information object. It further supports IE's position byaddressing five objections that may undermineits acceptability.  相似文献   
10.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主要论证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这缘于康德确信逻辑、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应对"休谟问题"。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并不存在,因为他没有正确理解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和可靠性,他所依赖的亚里士多德逻辑自身是存在缺陷的,他对"休谟问题"的所谓解决其实是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