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年 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 ,继续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当时 ,中苏分歧的公开化为中美关系的接近创造了机会 ,但美国并未抓住机会 ,反而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为此 ,美加大对越南的干涉和战争 ,使之升级为“特种战争”。越南劳动党最终不得不放弃和平的斗争战略 ,掀起抗美救国战争。中国给予越南全面援助。苏联为增加与美争夺较量中的砝码 ,对于越南也进行一定的援助。在中苏两国的帮助下 ,越南挫败了美国发动的特种战争。  相似文献   
2.
1960年日本"安保危机"之后的困局促使美国对日政策从"占领者"心态向"平等伙伴关系"心态转变。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日关系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但是,美国对日政策仍带有很强的"占领者"色彩。肯尼迪时期,美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着手调整对日政策,采取了"单边"贸易自由化、美日事前协商框架等政策,开始向"平等伙伴关系"转变,试图重构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讲被认为是世界最成功的演讲之一。沟通学研究表明,肯尼迪演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演讲中采用了的极强的沟通对象策略,沟通信息策略等。对肯尼迪就职演讲的解读分析,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政治文化的认识、理解,提升我们对英语经典语言的学习和欣赏能力,提高我们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艾森豪成尔(Eisenhower)政府在非洲的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肯尼迪政府适应形势的变化提出了粮食用于发展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该计划。肯尼迪政府对非洲的粮食援助计划虽然有积极的意义,但并未能完全突破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冷战思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冷战的一次极限,双方处于世界热核战争的边缘,危机一触即发。然而,凭借着双方领导人的冷静与克制,这次危机得以和平的解决。整个危机是一个冲突、克制与妥协的过程,这是古巴导弹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最后,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和伊尔—28轰炸机,美国也有条件的保证不入侵古巴。  相似文献   
6.
苏鹏宇 《科教文汇》2012,(2):197-198
《大国的兴衰》从三个历史阶段来论述一国的经济实力对军事乃至国际地位的影响,书中体现的重要大战略思想是大国的战略过度扩张的行为导致了大国的衰弱。该书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但仍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质疑的,且近年来肯尼迪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肯尼迪政府上台之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调整了美国的南越政策。提出了“国家建设”战略,试图通过双方的努力使吴庭艳政府进行必要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改革,以赢得民众对南越政府的支持,进而巩固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并最终赢得冷战在东南亚的胜利。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战略在南越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下面的世界》是澳大利亚短篇小说女王凯特·肯尼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于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通过一个寻常百姓的家庭故事,刻画出当代澳大利亚中年女性在生活中所面临的挫折与烦恼。本文主要介绍了小说的主题,并从三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分析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新生代的女性作家,凯特·肯尼迪从平凡的生活着手,探索后女权运动时代女性真正的需求,试图把女权运动由空想带入现实。  相似文献   
9.
In his American University address, Kennedy employed epideictic progression, a pedagogical process drawing upon dissociation and epideictic norms to convince listeners, gradually, to embrace a new vision—in this case, a world in which a test-ban treaty with the U.S.S.R. was possible. To do so, Kennedy's words: (1) united the audience behind the value of “genuine peace”; (2) humanized the Soviets as worthy partners in genuine peace; (3) established the reality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credibility of U.S. leadership; and (4) connected lessons on genuine peace to domestic civil rights.  相似文献   
10.
On June 11, 1962,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addressed the economy at Yale University. This essay explains the symbolic charge of his economic rhetoric, a persuasive campaign that enjoyed considerable success and marked the first time that a president took explici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nation's economic performance. I argue that the president crafted the authority to take command of the economy through construction of a liberal ethos, the use of dissociation, and a definition of the times. His arguments, in turn, were invented from the liberal matrix that dominated politics in the mid‐twentieth‐century United States and represent the ways in which that mode of discourse develops a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and politically powerful form of technical reason. President Kennedy's speech illustrates a set of strategies that can raise the status of one political language above its competitors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argu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