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20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对青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路遥作品中“奋斗型人物”和整体呈现出的乡土气息可以培养青年读者对一普通的、平淡的生活的亲切感和可接受性;路遥及其作品是对青年进行人生教育的优秀素材。  相似文献   
2.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韩愈《进学解》一文提出的"记事者必提其要"为学方法,千古以为美谈。然而细细考究,这个概念含义并不明确。前人对"记事者必提其要"做了各种阐释和解读,经过梳理,认为它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对史籍一类的著作要抓住其纲要;采摘经史,据事以类义;整理史实要含咀英华、删除冗赘。  相似文献   
4.
收集西北民族大学2013-2014学年在校彝族、瑶族、哈尼族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3个方面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合体能测试数据,对比分析彝族、瑶族、哈尼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形态体质健康的差异,讨论彝族、瑶族、哈尼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标准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彝族、瑶族、哈尼族3个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合格率为89.8%(其中彝族为93.4%,瑶族为89.3%,哈尼族为86.8%)。比较以上数据,彝族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质优于瑶族和哈尼族,研究比较客观的反映了3个民族的体质健康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5.
重读《平凡的世界》,仍然有一种强烈的穿越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依然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记忆,引发精神上的强烈震撼。《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今天仍然能够力透纸背,层层扩散波光,让人读懂、读出社会历史内涵,其根本原因在于小说真正切入现实,以及作者的史诗性写作和作品的史诗性特征。小说书写的农村改革史、农民创业史和青年奋斗史正好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家庭、个人等层面的发展、成长的历史。作品由双水村、石圪节到黄原、铜城大牙湾,由农村到城市,反映出了一个时代整体的社会风貌,具有丰富的史诗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粥为人们所常食,一般以植物种子(果实)为主要原料,与水同煮至半流质状,易于消化吸收。千百年来,粥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齐民要术》中特设一章,详细介绍了一种"杏酪粥"的来龙去脉及做法,反映出当时粥食在人们生活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祝尧的古赋流变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尧把辞赋的演进分为五段:楚辞体、两汉体、三国六朝体、唐体和宋体,认为自西汉开始,辞赋一代工于一代,至唐、宋进士赋体,丽辞藻句已达极至,宋人纠枉过正,衍出说理一体.他论辞赋有四体:古赋、俳赋、律赋和文赋.古赋祖骚宗汉、以情为本,俳赋务于对偶、协韵,律赋严于声律,文赋的特征在于议论.祝尧讨论了后骚、辞、文、歌、操与古赋之间的关系,继晁补之、朱熹之后,兴文体横向比较之风.  相似文献   
8.
卞孝萱先生学识渊博 ,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史专家。虽年届耄耋 ,著作等身 ,而犹精神矍铄 ,笔耕不辍。为恭贺先生八十华诞 ,我们编选一组文章 ,以展示先生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云南瑶族传统游耕经济体系中的刀耕火种农业、狩猎业、手工业和家畜家禽饲养业,以及传统村社政治制度寨老制和丛会,都受到了以道教信仰为核心的瑶传道教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近代汉语时期,时间副词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1、数量的增加;2、新旧的更替;3、表时分工的细致化;4、文言词语使用的定型化;5、“三时”发展的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与汉语自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