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 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的,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NaOH固体或溶液敞口放置容易变质而生存新物资Na2CO3。针对NaOH的变质反应进行了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确定枇杷酒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测定条件。确定了NaNO2、Al(NO3)3和NaOH浓度分别为4%、0.5%和6%(质量分数)时最适合用于枇杷酒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最后,通过芦丁标准曲线确定总黄酮含量。以上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可以作为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船舶CO2排放,提出利用NaOH溶液吸收船舶尾气中的CO2,并通过添加CaO固体颗粒物的方法来提高对CO2的吸收率.通过分析CaO固体颗粒物对提高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率的影响机理,推导出CaO增强因子数学模型,实验得出其增强因子为1.1.CaO固体颗粒物对提高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显著,对纯CO2气体的吸收率提高10%,对船舶模拟尾气的吸收率提高15.85%.CaO固体颗粒物对提高碱液吸收船舶CO2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中化学中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是否有沉淀的知识点,设计了pH值对反应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表明当pH≥10时,会有BaSO3沉淀。当沉淀中加入盐酸到溶液pH为4时,沉淀开始溶解,完全溶解时pH为1。充分说明通过调节SO2与BaCl2溶液的pH值可以控制是否有BaSO3沉淀生成。这种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粒子,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2 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6.
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粒子,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2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NaOH熔融混合液对废旧硬质合金表面涂层的去除进行研究。目测观察试样表面颜色变化,扫描电镜分析微观表面形貌,并通过能谱仪分析涂层表面成分。分别讨论了熔液温度与保温时间对涂层的去除效果、回收基体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NaOH熔融混合液可以有效地去除涂层硬质合金的表面涂层物,在700℃、40min条件下能够得到最佳去涂层效果,而不损害基体。  相似文献   
8.
铜锌铁清料法加工皮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NaOH清料法直接加工皮蛋过程中,采用了CuSO4·5H2O 、ZnSO4·7H2O和FeSO4·7H2O三种微量辅料,并对单独或混合使用这些微量辅料加工溏心皮蛋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当用NaOH代替Na2CO3和CaO直接加工皮蛋时,“铜法”、“铜锌混合法”和“铁锌混合法”效果最优,“锌法”对加工时间要求严格且效果略次,“铁法”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9.
用NaOH溶液吸收保存Cl2实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找到了用NaOH溶液吸收Cl2的最佳浓度和最佳吸收时间。以ClO^-和Cl2形式保存Cl2,不但能避免因Cl2外逸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延长了Cl2的保存时间,随时可方便地将保存的溶液制成氯水或Cl2,减轻了实验准备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方法对各大中专院校和普通中学化学实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在水中溶解度小的有害气体的吸收和保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并分别进行NaOH和HNO3改性。考察三种生物质活性炭的用量和粒径、水溶液pH值和吸附时间对水溶液中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0.15~0.30mm的生物质活性炭投加量为0.30g,pH值为6.0时,对溶液中Cu2+具有很好的去除率,在36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热力学参数ΔG0<0,ΔH0和ΔS0>0,为自发的、吸热的和熵增的过程,对水溶液中Cu2+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相同条件下,三种生物质活性炭对Cu2+的吸附效果表现为:NaOH改性>HNO3改性>未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