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1963篇
科学研究   96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青海特色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红英 《体育学刊》2005,12(5):29-32
青海省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对青海特色体育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青海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对青海省特色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发展青海省特色体育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建设最为重要的时期。民国时期这一地区城镇达到300余个,较清代翻了一番,一批商业城市的著名城镇出现,城镇建设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前30年的扩充和发展,城镇达到700多个。近20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一个以省会兰州为全省中心,以省辖市为区域中心,以县城与乡镇为网络的城镇发展新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3.
三原方言是中原官话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本文在实地调查和复查的基础上,对三原方言的声韵调和同音字汇进行了研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4.
河南商丘方言中的“就那吧”是一个表现力很强的语言形式。有四种不同的语用意义:1.可用于表让步、委曲求全义;2.可用于应答中表敷衍、弱否定的语气;3.也可表不耐烦不信任等否定评价义;4.常用于句子开头表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挖掘出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陕西方言中的“知道”是普通话“知道”的变读,它与陕西方言中的“知不道”没有必然联系。陕西方言中所说的“知不道”本该记作“知不到”,它是由汉语中表示可能和结果的用动补结构类推而来的。本文以陕南洋县话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黄冈方言中,“着”可附在时间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具有动词性的“着”字结构,相当于“等到……以后再……”或“等到……再说”。成都方言“哆”字结构与黄冈方言“着”字结构性质相同,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哆”、“着”都不是“再说”衍生出来的;关于“着”的来源,杨永龙(2002)所说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方言电视新闻遭遇三大瓶颈,即国家法律法规带来的政策瓶颈、语言障碍引起的传播瓶颈和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品质瓶颈。方言电视新闻节目要突破各类瓶颈制约,应加强对自身节目形态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在抓住本地老居民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争取外来新居民,还要牢牢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在内容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9.
南因前五先生,指元末明初的岭南诗人孙黄、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其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十九部,这些分部多与元代韵部相同,但又有新的发展。这反映了元末明初岭南方音发展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