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文字中的"(鹿文)",即古文献中所说的麒麟,单称麟或麐。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和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这也是古人之所以称之为"麐"((鹿文))或"麟"的原因。麒麟头顶部只有一只角,古人认为其与鹿属动物相似。根据头上独肉角、铠甲式外表、圆泡钉式"肉甲"与马蹄类圆蹄,可知其原型实为印度犀牛。麒麟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其特点与印度犀牛的生活习性有关。麒麟虽为庞然大物,但不好斗,故被视为"仁兽"。在古代,印度犀牛因气候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南移,中原已很少见到,偶尔来到中原,便被认为是因圣王"仁德"而来,这便是麒麟被圣化为灵兽的重要原由。  相似文献   
2.
和很多现代小说一样,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充满了神话意识。它模拟了《圣经》中基督临世的神话模式。这种模拟暗含着一种反讽式的对话,即人话时代对神话时代的解构式对话。这一对话基建在苦弱的神和强大的人的不幸遭遇中,并昭示出现代人生的诸种荒诞性。荒诞性迫使我们来重新反思基督临世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巨翅老人》的寓意则在于,通过对神的苦弱性的显示,来唤醒现代人对自身本质的深切认识,并由此衍生出对世界深切的分担意识与关爱意识。这才是世界应有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拼音文字系统中的字母与汉字系统中的字相对应”的观点,给比较文字学造成巨大困惑,需要澄清。本文认为,字母与字在各自文字体系中隶属不同子系统,它们不是对应的文字单位;在拼音文字系统中,与“字”对应的是“词符”,与“字根”对应的才是“字母”。  相似文献   
4.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的短篇集《沉溺》描绘了多米尼加裔群体流散的生存窘况。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替、人物的“缺失”与“再现”并存,不仅生动细腻地刻画了移民者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在美国贫困潦倒的生存困境,更揭示了他们难以跻身美国主流社会而成为“非此非彼”的他者。文章从多米尼加流散者的生存困境着手,着重分析移民者颠沛流离的流散经历以及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他者身份,探讨造成流散者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话又说回来”是一个典型的话语组织标记。“话又说回来”和“话说回来”是众多变体中的两个代表,用于观点对立、避免片面、让步求同、转折否定、补充前提等多种话语环境下联系两个语义相关的话语片段,分布格局为“S1,话又说回来, S2”。其形成机制是物体的空间位移特征向说话人观点发生改变隐喻投射的结果,有助于增强话语连贯,建立最佳关联,能典型地反映语言运用中的工具性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出现的偏误出发,在收集了CCL语料库中"顿时"的大量语料基础上,从句法功能、语义和语用环境等角度,对副词"顿时"的用法做了全面考察。认为"顿时"不是简单表示时间的副词,它还具有连接篇章的功能。它与"马上/立刻"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学习者误用"顿时"主要是因为现有语法分析的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