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鸣盛是卓然有功于清代学术的考史名家。在广泛校勘史籍的基础上,王鸣盛对十九史所涉及的一系列史实疑点条分缕析,贯穿会通,综合研究,解决了很多典制上的千古疑难,并提出了不少独创性的、为后世广泛取用的史学见解。其考史取证严谨,方法科学,内容广泛,对清代考证学日臻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丰富的考史成果为后人研治古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追随永恒,追求学的经曲价值是曹轩的学理论与他的作品的最突出的特征,正是在这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他与安徒生同在,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看到了它徒生童话与中国当代儿童学的精神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具有的意义:安徒生童话所代表的学的古典品格依然有效,“追随永恒”指示了儿童学多辐向发展中充满魅力的一个辐向。  相似文献   
3.
话语、道德与权力--论王小波杂文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王小波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杂中。章主要从“话语”和“道德”两个维度来剖析他的思想。以王小波关于社会和化方面的字作为材料,展示出他对权力、知识、道德几个现代社会基本问题的思考。章试图将话语、道悠与权力内在联系作理论性地阐释,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勾结的秘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话语和道德的运作离不开权力,它们已经偏离原来的“轨道”愈行愈远。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篆书知名的第一位书家王澍。绩学工,精研金石碑刻,述亦丰。其所长“玉箸”篆对后世影响极甚。奠定了碑学发展的基础。是清代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批评家王彬彬往往以社会学批评方法从事批评实践活动,表现出三方面主要特色:儒宰的入世精神和浩然正气;对道德与人文精神的坚持和对现实的批判;学理性和文学性俱佳的文本形式。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当代文学批评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6.
17世纪后半叶清统治下的明遗民方以智、王夫之对于《庄子》内七篇的诠释,在时代遭际与庄学史思想背景的影响下,从各自的思想立场来理解《庄子》,体现了当时讲究会通、崇尚实学的学术趋向,都具有《庄子》诠释史上大量著作所具有的以儒解道,会通儒道的特征。从他们在诠释二家庄学的要旨中的差异又可以看出儒道会通的可能与分际。二家的解《庄》也表明,一个文化传统内部不同的小传统之间以至不同的大文化传统之间如果可以达到相互的理解与视域的融合也必须要有方法论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学的嬗变,既表现为风格的流变、创作技艺的日臻成熟,也体现为情感的丰富与变迁。历代人都给予了王昭君特殊的关注,歌咏她的诗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相对而言,六朝诗人多“怜其远嫁”;唐代人多伤其“不遇”;宋人则多慰其失落;元代以后人们多颂其功业。在这一过程中,汉晋以来所确立的哀怨情怀逐渐被消解。这种情感的变迁是和时代思潮的演进、社会环境的改变及士人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9.
汪超 《天中学刊》2011,26(3):1-5
王兆鹏教授之治学,既拥唐门考据之长,注重文献学硬功夫,故能成其深,又不囿于学科限制,注重学科交叉新思考,故能成其大。他在文献考据、理论阐释方面皆颇有建树,备受瞩目。王兆鹏在理论阐释研究中的学科交叉、文学跨界研究是其治学之特色,其定量分析、传播接受、范式批评等研究成就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地域文学作品中,曹文轩和迟子建笔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纯净美。他们都擅用朴素温情的笔调,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呈现出一种纯净的精神之光。但两者也有相应的差异性,如在故乡情怀上分别体现为回忆的永恒和现实的观照;在儿童视角上分别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在对苦难的叙写上,前者落脚点在孩子,后者落脚点在成人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