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行动元看,《金锁记》表层上最重要的行动元是金钱欲和爱情欲,它表现的是欲望的悲剧,然而在更深层次上,这种欲望受制于最高级的施动者———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从时间处理看,《金锁记》是回顾叙述,采用场景、省略、概要、停顿等时间变形方式,体现了张爱玲“参差的对照”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作为叙事文本,它的情节生动,故事曲折,而且把人物内心情感细腻传神地传达出来,这里借助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分析其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揭示其情节发展的动力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以期对古代经典做现代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以回忆为主题。从该剧的叙述结构、叙述者以及叙述角色模式的分析从中不难发现田纳西·威廉斯独特的戏剧叙事策略。整个戏剧的叙述策略与本剧“记忆”主题紧密相连,突出了剧中人物现实与虚幻记忆无法调和的无奈。  相似文献   
4.
关于哈代的宗教意识倾向历来颇多争论,一些评论还对哈代对待“堕落女性”的宽容态度表示过迷惑与不解。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实际提供了解开这些谜团的视角与工具。游戏场、游戏中的玩家、游戏原则等游戏要素一旦确定,游戏中单一的施为者便暴露出了真实的面目。此外,哈代的语言游戏还契合了审美规律,而这正是其作品传播久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中,"心理性"人物观与"功能性"人物观的矛盾由来已久,对二者背景的分析将触及深刻的文化神经.二者的分歧在于文本之叙事动力问题.性格逻辑对文本的驱动不过是一种表象,其力量正来自话语强制力的馈赠,这种复杂的理论调和对于解决现代叙事学中两种人物观的对立或许是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