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洋务运动后期领袖张之洞在科举待废、清政府“新政”实施的时候受命制定“癸卯学制”。学制的制定实施既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期维护封建统治的体现,也有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 ,而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白鹿洞书院为例,从"道"与"化"的视角勾勒古代书院的课程图景。其中,从来源、选择和结构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道,从内容、次序和方式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化。书院"道——化"课程思想的要义是以人性为核心构建圆心式课程目标,以文化为主轴梳理累进式课程内容,以导学为枢纽形成自学式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民族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探索、萌芽、发展和成熟几个时期。毛泽东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重塑过程中 ,注意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并主张文化的重塑应同革命理论的建设相结合。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作者重点对三者发展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同一性进行探讨,从其认知取向、政治方向、价值标准、发展思路、目标追求等方面予以分析,认为是今天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殷鉴.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产阶级军事体育的政治基础和保障制度;制定了军事训练与政治训练紧密结合练兵、围绕游击战需要练兵、从实战出发讲究实效练兵、全民练兵等军事体育建设方略;开展了我军最早的军事体育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带领、指导官兵练兵,为我军军事体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八年抗日战争使从幼稚走向成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主政权,开始中国共产党了局部的执政实践.在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的观点,如:掌握根据地建设领导权、必须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发展经济、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等等,这些观点对我们现在执政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物 ,也是先进文化的产物 ,在本质上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建党之日起到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第一代领导人为中国的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与探索 :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巨大贡献 ,也有六七十年代失败的惨痛教训和造成的巨大损失。能否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但是党的先进性之所在 ,更是我党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非常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努力引导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使青年和工农相结合,要使青年到实践中接受锻炼,要对青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等一系列方针和方法。这些方针和方法对我们做好今天的青年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