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5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教育   30301篇
科学研究   209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722篇
综合类   145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590篇
  2020年   768篇
  2019年   653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1005篇
  2014年   2620篇
  2013年   2633篇
  2012年   3438篇
  2011年   2960篇
  2010年   1994篇
  2009年   1898篇
  2008年   2045篇
  2007年   2665篇
  2006年   2518篇
  2005年   1887篇
  2004年   1592篇
  2003年   1437篇
  2002年   1115篇
  2001年   756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Creat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and teaching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hallmark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However, new university business models have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bundling’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sustained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found little evidence of an insolu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We use 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s presented in two sets of institutional texts currently influential in UK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environment statements and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provider submissions (a total of 2143 documents and 12,492,071 word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while universities emphasise the value of research to their teaching, they do not always emphasise (or sometimes even decry)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on their research. We empirically evidence that, according to what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write in institutional tex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not always in a mutually beneficial entanglement, but often rather a one-way relationship in which research expertise and institutional prestige are used to bolster claims of teaching excellence.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both the vision and the purpose of a university in regulatory exercises and wider policy, but also speaks to the broader idea and practice of being a univers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2.
开展信息化、智慧化预警工作是实现全面精准育人的重要途径,而预警应用平台无疑是预警工作的有力工具和实践载体,其设计方案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习预警信息化愿景的达成度。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习预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工作流程设计、平台框架设计和平台建设方法等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的应用扩展了预警范围、提升了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干预更为灵活、个性化,可为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危机的实践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新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新旧《纲要》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但新《纲要》更具发展创新点。它条款增多,定位更加准确,体现了科学性;容量增大,内容更加全面,反映了系统性;文字充实,叙述更加条理化,突出了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语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类型进行归类研究,并对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体育俱乐部的特色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认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分三种类型,具有整体性、自主性、开放型、多样性、评价性、经营性的特色。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体现,也成为高校体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的载体和归属,它对于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构建现代大学体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就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程序问题,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1986~2005年20年间5 963篇普通高校体育老师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普通高校体育科研领域分布特点:一是覆盖17个体育研究领域;二是学校体育仍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但是,在论文选题、内容、观点存在重复现象,理论和实际难以统一,定量和定性难以结合,数学、计算机应用、运动生物力学三门基础课程理论单薄等,都是今后高校体育科研中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提出了学校体育研究要注意“三统一”,即改革内容和国家意志的统一;改革方案和办学体制的统一;成果推广和客观环境的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两线段长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的解法,是把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问题直接挂钩。沟通了几何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国以来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建国以来 5种版本的全国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材进行比较 ,分析了章节内容、教材特点和结构比例 ,认为各版本教材反映了体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我国体操理论及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各版本章节内容的侧重面体现了各历史阶段高校体育专业的教改要求 ,适合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材的发展已形成”体院”和”高校”版二种体系。提出了在 2 1世纪体操教材建议中应探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建设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提炼与总结,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条主线,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但目前人们对《纲要》仍然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偏差,严重阻碍《纲要》的贯彻实施,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对强纲要》进行理性认识,以期赢得广大同仁的强烈共鸣,为《纲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顺利施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