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2466篇
科学研究   376篇
体育   270篇
综合类   24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教师如何增强导学功能展开探讨,并借用认知建构主义学派的观点,分别针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四个问题来提出具体的导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成功实施导学策略的条件。希望本研究能给教师们以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作者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并结合现代图书馆技术的发展趋势,对高校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规划和实施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及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论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动作的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动作方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背越式跳高技术中,摆动腿在起跳阶段的3个不同时段内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对体育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体育学界的足够重视;体育课程在实施中发生“异变”有其必然性,根据其正负效应可分为超越性异变与衰退性异变两种类型:导致体育课程实施产生“异变”的因素是多方而的;住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应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以促进超越性异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名词能够与动词组合构成N+V状中短语,其性质是动词性的,在句中能作谓语、定语、主语和宾语。N+V状中短语在作谓语时,其中的名词性状语N从语义指向上看,有时指向谓语动词V,有时指向结构中的其他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68所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应依据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欧小健 《体育科技》2002,23(3):25-28
假动作是篮球运动的一种手段 ,在比赛中合理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青少年篮球训练应重视对假动作的培养和训练。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 ,对假动作的类型和运用进行分析 ,并提出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旨为青少年篮球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广延与函盖上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系统的考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变迁不难发现 ,无论在价值观念上 ,还是在外在形式上都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价值取向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课程潜能是教师在解读课程文本、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课程要素。它可以在主观和客观模式的指引下得以阐释。课程潜能的提出,进一步地提升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表明了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港 《体育与科学》2001,22(5):77-78
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是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在采用过程中常常处于不自觉的状态。本文试图将其概念化与系统化,以期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运用自如,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