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选》诗以"类"相分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之前的总集录诗或学理论诗,多以“体”相分,而《选》录诗首创以内容之“类”相分《选》诗以“类”相分,或起自乐府分类,或受到类书影响。《选》之后的类书及诸总集,如唐代类书《艺类聚》、《初学论》及唐代总集《馆词林》、宋代总集《苑英华》所录诗,都是以“类”相分,印证了《选》诗以“类”相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热类中药的抗生育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银花等8类清热类单味中药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不同程度地兴奋动物子宫平滑肌,加强其收缩活动,并具有抗孕激素的作用.加强对这类中药植化、药理、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方面的综合研究,有望开发出新的无毒、有效的植物抗生育剂.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类书的体例、内容和作用进行了说明,并简介了几本主要的类书。文章认为《幼学琼林》这本微型的类书,对于阅读一般古籍,特别对阅读唐宋以来的著作,现在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单韵鸣 《中国语文》2012,(3):256-263,288
广州话的"得嚟"是谓词性结构的后置成分,它在句中起到连接句子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语义、句法功能及用法各方面描述其特征,发现"得嚟"连接的两部分之间具有两种语义关系:递进关系和对比/转折关系;再联系与其形式相近的其他成分,论述它们的区别和"得嚟1"与"得嚟2"之间可能存在的演变关系,最后指出,"得嚟"用作后置连接成分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关于类字的构形,许慎认为是“种类相似,惟犬为甚”,这个说法显然是很牵强的。根据传世文献、甲骨文和金文的有关材料,可以考证类字的构形起源于商周的祭祖仪式。  相似文献   
6.
从现存文献考察,诔文源起于古之临丧读谥之礼,大约从周末开始,其在形式与体制上,大致经过了从散体到骈体的过程。谥议文也源于读谥之礼,但源起时间比诔文稍晚,其在形制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雷”作为2008年的兴起的流行词汇,一直被频繁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其流行的频度,散布度和流通度的不断扩大,其语义的演化也呈现出隐喻性语义泛化的特性,并最终实现流行语“雷”的词汇化.文章通过详实列举出“雷”的新兴语义及其语法功能来展示其演化进程,并从认知角度出发来阐释流行语“雷”的语义泛化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流行语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在宣传他们的道德理想时,往往采取譬喻或援引相类似的事物加以证明。这就是所谓通过“言事”而“言道”。孔子、墨子、惠施、公孙龙等莫不如此。如果我们较好地掌握了“言事”与“言道”这二的关系以及“引譬”、“援类”的思维方式,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离析其中有关的汉字信息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渔猎业、畜牧业的发展脉络 ,描绘一幅华夏先民的原始生产图  相似文献   
10.
在周作人的文化和创作实情中,“涩味”和“余情”这两个概念相互关联,并且有深刻的内在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概念来解读周作人的作品和思想,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包括含着闲适享乐,对文化选择和启蒙的怀疑和深刻的苦涩等复杂意味,而所有这些意味折射出周作人为一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的人生品味和文学立场,也使周作人区别于和其他的自由主义作家,这样的解读中,周作人独特的文学史意义或可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