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介入治疗技术对10例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一次性5-氟尿嘧啶冲击治疗,并与口服RU486并肌注丙酸睾丸酮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介入治疗法最短;输卵管切除术比例,RU486组明显高于介入治疗组;治疗后血HCG下降介入治疗组最快.说明在对输卵管妊娠进行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但5-氟尿嘧啶介入治疗对诊治输卵管妊娠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历史起源之一是对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最初实践经验的思考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改革的初步尝试。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就提出、探讨了将苏联计划经济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样一个历史课题。在实践中,中共提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性与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三个主体与三个补充相结合等一系列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思想和经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姚斌 《职教通讯》2020,(2):55-6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个人特征变量,构建了高职学生入党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高职学生入党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政治面貌对其入党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均能正向影响高职学生的入党意愿和行为,作用力依次减弱;高职学生政治面貌能够通过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入党意愿和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1949至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阶段,也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运行阶段。就在这个过程中,因各种历史因素的推动,计划调节的机构逐步健全,计划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intuitive knowledge mothers have of their unborn baby. We propose a shift in focus from caregivers' merely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first listening to pregnant mothers as they share their intuitive knowledge of their baby. This approach enables mothers and fathers or partners to know they are already parents to their unborn baby and empowers them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ir baby's presence and who he or she is during pregnancy. This intuitive knowledge may be a protective behavior that will enable mothers to keep babies safe during pregnancy.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市场教育”与“计划教育”两者间的利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拓建设和发展规范“教育市场”的主线,同时指出发展人才市场对发展“教育市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勿庸置疑,自由乃是人们今天所持有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本文将从哈耶克的经济伦理思想来展示自由重要性。首先,阐述了自由对于世界发展的有利之面,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正是由自由所激发的巨大能量所推动的。其次,分析了计划经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从反面印证了自由的重要性。最后,对上述分析了作了几点反思,以寻求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8.
张云 《大众科技》2016,(5):96-97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群众对不孕的关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孕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中医药在治疗不孕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且疗效优于西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较小,能有效增加患者的妊娠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By the early 1980s, many life scientists had begun to maintain small collections of cryopreserved tissues for their own specific research purposes. It became apparent that these materials could be successfully reused as new techniqu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emerged. This realization led several American leaders in the field of systematic taxonomy (the science of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 to argue for the need to take stock of and coordinate these heterogeneous collections. Their strategy, which they called ‘planned hindsight,’ was meant to organize the present in a way that appeared to anticipate the needs of future scientists.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how the seemingly paradoxical strategy of ‘planned hindsight’ has functioned as a strategy for choreographing life, time, and value at two centralized biospecimen collections: The Frozen Zoo in Escondido, CA, USA, and the Ambrose Monell Cryo Collection at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n New York City. I conclude that, in practice, ‘planned hindsight’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endurance of frozen tissues but also preserves widely divergent speculative visions of the many different individuals involved with their creation, maintenance, and re-use.  相似文献   
10.
黄砺 《资源科学》2020,42(2):298-310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户多宅”“一人一宅”“建新不拆旧”“少批多占”等违反相关法律的农户隐性占地行为,迟滞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以农户隐性占地行为为出发点,在宅基地功能属性变迁的研究视角下,探讨了农户隐性占地行为出现的根源以及宅基地制度相关试点改革的政策取向。首先,通过回顾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与宅基地功能属性的变迁,发现现行的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是建立于居住保障属性之上,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宅基地居住保障属性减弱以及资产属性彰显的社会现实。然后,本文分别从理论模型和现实情景的角度出发,来刻画分析农民如何通过宅基地的隐性占有行为来突破计划分配制度的限制。最后,通过整理部分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域的政策文本,发现目前的试点改革工作是从“维护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与“适应宅基地资产属性彰显”这两个维度同时展开的,且前者明显受到试点县域的青睐和重视,而后者的改革则显得举步维艰。只有同时兼顾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和资产属性,才能实现对农户宅基地隐性占地行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