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10092篇
科学研究   59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77篇
综合类   69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1166篇
  2011年   1051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976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740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运动队要求提高物质待遇性质的分析,阐明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物质利益与精神奉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开始重视 ,但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考核、评价还停留在原来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上。本文是立足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的新平台。通过质量评价体系评价 ,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改变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礼”与“虚静”进行研究,揭示了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旨在启发太极拳练习者健全精神,完善人格,促进其技术的发展、技能的发挥,并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的英文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团体操选修课的实践课中实施英文教学,两轮英文教学实验不仅没有影响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教师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解读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明 《体育与科学》2004,25(6):79-81
体育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和新的体育课程价值观是这一理念的理论基础。要实现体育的生活回归,必须在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教学的实施等方面,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以及学生的可能生活,拓展课程的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审美取向可以提挈为四维:"尚新"、"主用","崇力"、"弘真"."崇力",即"以力为美",是鲁迅审美化"社会话语"的主旋律,是鲁迅关于"美本质"问题的深刻体认,也是鲁迅创作风格的显著征象.鲁迅"以力为美"的审美取向迎应了中国近现代救亡、启蒙的历史使命的吁求,有久远的感召力和型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龚赛群 《编辑学报》2002,14(3):166-168
用实例阐述科技期刊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必要性,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提高和实现刊物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体育新闻的精神品位与受众需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现代社会中,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强烈需求是体育新闻兴起和蓬勃发展的社会基础;受众是衡量体育新闻精神品位的重要标准;提高体育新闻的精神品位,应及时把握和满足受众占主导地位的多种需要;准确定位,以人格化、个性化的报道制作体育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美学发展之途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既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又存在对实践美学的某些误解,有些论点本身也存在争议。美学发展的突破途径在于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竞技运动训练中的人文精神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目前的竞运动训练体系价值目标与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背离,以及由此造成的运动员的异化,指出目前的竞技运动训练体系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本文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初探竞技运动训练的应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