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教育   747篇
科学研究   323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7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观察 SPA 含量、小牛血清含量、pH、血量和1640营养液量等因素对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影响,为建立常规的测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各种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良水土流失中气候水文因素影响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良地区过去是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现在已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为了使小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气候水文因素,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在简要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地形地势、岩土性质、森林植被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灰色理论对气候水文这个主要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度的分析,突出气候水文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广东发展大厦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在穿越软弱土层,施工排水,持力层,入岩的确认以及桩芯混凝土质量控制等方面,为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所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在农田施肥实践过程中,氮、磷、钾肥及配比用量因土壤不同而不同。笔者进行了白散泥稻田氮磷钾肥料效应的试验,采用3个因子、4个不同施肥用量的水平试验,推荐了最佳施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坡、残积土层中边坡土钉墙支护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白龟山水库周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其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经调查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有四大类: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其数量与类群主要集中在0~20 cm的表层土中,随着土层加深其数量明显减少.另外也与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At present ,during the design of ground source heatpump (GSHP) systems ,technical attention is always fo-cused on vertical borehole heat exchangers and surroundingsoil[1 ,2],butthe effects of their shallowhorizontal connect-ing pipes ,or horizontal ground…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长期的防治过程中,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除害兴利、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想,根据水土流失区的实际条件制定相应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基本治理模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治理经验,其中主要包括五道防线基本治理模式、三道防线基本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基本治理模式及县域水土流失基本治理模式。这些基本治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对福建及我国其它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有着重要的帮助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A new 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break the apparent attainable yield barrier of 6 t·ha−1 in the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 of Zhejiang. On-farm experiments involving 21 rice-growing farmer families and NPK long-term experiments commenced in 1997 in the central part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assess the status of soil fertility and productivity under intensive rice-rice cropping. A new 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SSNM)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is studied area. Field-specific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s are calculated considering indigenous nutrient supply, reasonable grain yield targets and corresponding nutrient demand, nutrient balance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as well as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 agronomic performance of SSNM was tested against the farmer's fertilizer practice (FFP) in four 1998–1999 cropping seasons. Across seasons and years, SSNM consistently increased plant nutrient uptake, grain yield and profit by about 10%–15% compared to the FFP. Yield levels of 7.5 t·ha−1 or more seem achievable and sustainable through introduction of SSNM and improved extension servi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ertilizer Industry Association(IFA), the Potash and Phosphate Institute, Canada (PPIC), and International Potash Institute(I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