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8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导出了沉淀滴定的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把终点误差(TE)与溶度积或条件溶度积(K_(sp)或K_(sp)、终点偏离计量点的远近(ΔPB)、被滴物浓度(C_B)以及反应系数五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该公式的基础上,定量地得到了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准确滴定的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硝酸硫胺重结晶过程中的各关键组分的浓度变化 ,建立了硝酸硫胺的溶解度模型 ,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结晶过程中的成核和晶体成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类似的沉淀结晶过程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了纳氏试剂配制过程中出现的试剂过量、易出沉淀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of non-spherical raindrops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software CST based on finite integral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RCS of spherical raindrops. The revised factor of non-spherical raindrops is obtained. The radar reflectivity with precipitation change of four distribution models of M-P, Gamma, JD and JT combining the revised factor is gotten using trapezoidal integration. When the influence of non-spherical raindrops is considered, the accuracy of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of four distribution models can be separately improved 8.77%, 8.47%, 10.53% and 8.04% in the case of rain intensity is 100 mm/h.  相似文献   
5.
张北试区降水规律与防沙尘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了以张北为代表的坝上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长期变化趋势存在20年的周期,有89.97%的年份年降水量≥300mm;月降水量高度集中且变异系数小,一年中70%的降水量集中在6、7、8三个月。在明确降水规律的基础上提出5项防沙尘暴对策。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近41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20个气象站1961-2001年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近41年来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但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是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候对全球气温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40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气候也有明显的增暖趋势,北部增暖最明显,与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相似,长江流域变暖不明显.冬季增暖最突出,夏季在部分地区有降温现象.近4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趋于减少,北部减少最明显,中心在华北及山东半岛;长江中上游降水偏丰.表明近期我国气候对全球气温变暖的响应特点,主要表现表式:北方为暖—干型;长江流域为冷—湿型;华南大部为弱暖—干型  相似文献   
8.
1936—2018年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环北极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定量分析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是深入理解环北极地区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基础。本文选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为对象,利用167个俄罗斯国家气象站点1936—2018年的气温与降水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点检验,揭示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0.06 ℃、-2.98 ℃、-7.41 ℃,年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7 ℃/10 a,0.22 ℃/10 a,0.15 ℃/10 a。年内极端最低温(TNn)上升尤为明显,约为年均增温速率的1.3倍,春、冬季增温速率大于夏、秋两季;②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6 mm、428 mm、369 mm;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其中叶尼塞河流域增速较慢(3.36 mm/10 a),而鄂毕河(13.02 mm/10 a)和勒拿河(9.59 mm/10 a)流域增速较快,降水增加集中在春、秋、冬三季;③在空间上,增温较快的区域集中在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最大增温速率达0.60 ℃/10 a,而平原地区普遍偏低;降水的空间差异大,西伯利亚南部高海拔地区(>1100 m)年降水量达1000 mm左右,北部低海拔地区普遍为300~ 600 mm。上述观测数据指示,环北极流域正在变暖变湿,且空间差异大,可能与“北极放大”及流域下垫面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下,也存在零星的退化现象,而在西部高海拔和北部较干旱的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植被覆盖的增加仍存在着较大的年际波动,并不稳定;相对于降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属于热量限制型生态区。  相似文献   
10.
积雪覆盖作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其变化对当地的水文环境、物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基于去云后的MOD10A1/MYD10A1逐日积雪覆盖数据,探讨黑龙江流域2002-2016年间的积雪时空变化,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分析积雪面积与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流域积雪日数增加的地表面积稍大于减少的面积;流域整体年积雪覆盖面积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季节上表现为冬夏季略微增加、秋季轻微减少及春季无明显增减的趋势。2)不同时段的积雪面积与同期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其中春季3、4月份与温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夏季6月、冬季12月以及2月与降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秋季与最高温度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黑龙江流域14年来的积雪年际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之间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将为研究气候变化、灾害防治以及人类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