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体育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体性是人类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而农村长期的“工具性”教育实践却背离了人的主体性,不仅没有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对人口数量的替代,更屡屡使农村发展遭遇人才和智力瓶颈,使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陷入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因此,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的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即在于摒弃“工具性”教育,实施主体性教育,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通过树立并动态把握人的主体性地位形成农村稳定的人力资本,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一直是重要的美学范畴。但近代以前,主要强调美在客体的和谐性。到了近现代,主体性居于主导地位,并发展到极致。从而需要走向新的形态:感性与理性的调适与重建,而这与主体间性美学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主体间性美学与古代的和谐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是在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基础上对其片面性的超越和修正,后是在无主体性或主体性微弱的前提下与外部对象的妥协。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体论的观点,深入研究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主体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根本性的地位 ,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人”这一主体展开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动力 ,满足人的尊重需要 ;以人为起点 ,关心人的利益追求 ;以人为资本 ,开发人的价值潜能 ;以人为归宿 ,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运动员人格文化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运动员人格文化发展的分析,可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使运动训练更趋于科学化,推动整个训练系统的协调运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新考察了八十年代初期表现王蒙忠诚不渝的“少共精神”的一组小说,认为这样的忠诚中包含着内在的隐忧,王蒙也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点,但以身“忘”神“游”的传统文化精神将它回避掉了。  相似文献   
7.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的充分发挥。通过从心理规律的角度对学生主本的教育做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叙述史实才能如其所是的那样展示它,这一直是史学界、哲学界关注的问题.史实的"自在性"与"属人性"像一把手术刀,将中西史学界划分成两大学派.西方史学界有所谓"客观的"与"主观的"史学派,我们亦有"直书"与"曲笔"之分.回顾中西史学家对该问题针锋相对的论述,回顾史学史本身的发展历程,人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人类未必能找到一种完全"客观的"叙述史实的方法或体裁,但在这样的思索及争论过程中无疑能提高人类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关系中大学生具有主体性。深化对大学生主体性认识,有助于进一步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主体性,必须革除旧的教育理念,弘扬民主精神,推进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法律部门划分理论的历史沿革分析,结合经济法学是一门现代新兴法,不宜用传统法学的标准和方法对其评估,对旧有的划分理论提出质疑,采用主客观统一说,认为法律部门划分标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法的价值目标应是法律部门划分的逻辑起点,进而探讨了经济法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体,在法律体系中可自成一体,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