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与接受.宋代文人对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中的管仲,虽接受他勇于独创新见,但观点大多与作者初衷相悖,从接受理论来看,"误解"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应给予容纳.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了著名诗人余光中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构想——在“中国诗的现代化之后,进入现代诗的中国化”,前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逻辑起点,后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历史归宿,并进而分析了余光中诗论中有关“现代诗的中国化”的特征、途径、步骤及其诗人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金庸的多部武侠小说中,反复出现一位英俊少侠被多位美貌、柔情的女子所包围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众星捧月”的爱情模式。这种模式的书写体现出金庸本人沉淀于心的传统男权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有很强的政治抱负,又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他的思想倾向在《三国演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他对政局动乱的失望、对民生痛苦的同情、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他的正统思想。他还在诸葛亮、刘备、关羽等人物身上展示了古代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自己的爱憎情怀。这些倾向是作者有意或无意透露在字里行间的。  相似文献   
5.
方位词“里”、“中”的语义认知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中”是汉语中两个常用的方位词,二者在使用中互有交叉,但又各有侧重。本文在前人对其语法、语义分布描写的基础上,从本义出发,结合认知的角度,力图发现二者语义发展的基本线索,比较其同畀,以期对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与诗歌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余光中现代诗学 ,反对狭隘单一 ,弃绝趋时媚俗 ,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但又不同于古典诗学、浪漫主义诗学和现代主义诗学 ,并超越“五四”后新诗的多种既定模式 ,主张生命与“庞大而沉重的现实全部”相碰撞 ,在时间中燃烧 ,在“火浴”中蜕变 ,回到古典而又不同于古典 ,从而创建“中国化的现代诗”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 ,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 ,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 ,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 ,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强调诗的节奏韵律 ,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 ,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8.
元初重臣刘秉忠祖籍为瑞州。元代两个同名行政建制和江西地方志的错误引入造成刘秉忠祖籍江西的错误认识。刘秉恕墓志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解释。以刘秉忠为首“紫金山五杰”的学习时间一直缺乏信服的考证,刘秉忠《庚戌再还邢台》一诗为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提供契机。这一时期,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一起从学于刘秉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访问测量等方法,对国家乒乓球运动员,优秀田径运动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及普通大、中学生等共295人的拇指形态与下肢移动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时:短跑运动员全部是蜂腰型,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蜂腰型高于一般运动员,获有全国比赛名次的高于未获名次的,运动员高于普遍人群。这一研究为选拔速度型乒乓球选手时提供了一项遗传因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鹏运的“重拙大”词学观有浓厚常州词派诗教气息 ,况周颐改造了王氏的“重拙大”。王氏的“重”指凝重沈著 ,强调气格 ,况氏变凝重沈著为厚重致密 ,坚持了词的阴柔特点。王氏的“拙”指一种自然流露的表现手法 ,又有两个层次 ,从师法自然到妙造自然 ,这为况氏所接受。王氏的“大”指比兴寄托 ,要求寄托邦国大事 ,而不顾及词的抒写个人情感的特点 ,况氏变寄托邦国大事为寄托个人情感与性灵 ,使得寄托说由言志趋向缘情。况氏改造过的“重拙大”可以用来总结传统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