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教育   13943篇
科学研究   4017篇
各国文化   277篇
体育   893篇
综合类   440篇
文化理论   206篇
信息传播   230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1536篇
  2013年   1397篇
  2012年   1659篇
  2011年   2135篇
  2010年   2024篇
  2009年   1819篇
  2008年   2670篇
  2007年   1915篇
  2006年   1280篇
  2005年   1202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术的起源是美术史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探讨美术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年代。美术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及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是人类争取理想生活的一种手段,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体育文化起源存在的客观属性 ,它可通过中介过渡的方法来解决当前体育文化起源的悖论。文中用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球为实例 ,演证了这种中介过渡 (即意识物化 )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3.
是或不是D2     
  相似文献   
4.
不能简单地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理解为不是决定性就是非决定性的。实际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的过程是复杂的,具有可变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视角下的西方体育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起源以及其演进历程的探讨,试图找寻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所在,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追思自然——论环境美学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美学是当代美学的一个理论热点。它诞生的根源是以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追思其核心范畴——“自然”,我们看到“自然”原本有三重含义:对象性“自然”、感受性“自然”和源初性“自然”。源初性“自然”本身即是一个审美境界。此境界的呈现,意味着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得以彻底消解。据此,我们便可获得解决自然环境恶化及相关问题的启示和途径。源初性“自然”是环境美学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7.
8.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获得在方法与途径上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空间多维性了。体育课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体育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练习方法、效果及行为表现等,进行简单的口头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或学习的动作、完成的练习是否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点和激励。本就口头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春月 《吉林教育》2006,(11):46-46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已涉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学习成为一种更新最快、须终身学习的内容。在学校这个教育的主要场所,计算机的学习早已成为一门必修课。那么在当今这个人性化回归的现代社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计算机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或已经体现了人性化思想呢?  相似文献   
10.
慨叹生命的短暂,忧叹岁月的流逝,这是哲人骚客常有的情怀。庄子生死齐一可谓达观,但仍有“人生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的感慨。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孔子,也曾对时光的流逝不返有过深沉的叹惋:“子在川上日: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也感叹道:“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流光如水、人生苦短的怅惘是人类生命意识觉醒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