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腊梅绽放,暗香袭人,一团炽热的太极文化之火借助新年的第一缕春风悄然燃旺了古城镇江。2015年1月31日,中国镇江"非遗"孙氏太极拳传承大会在镇江国际饭店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孙氏太极拳传承成果展,孙氏太极拳传承发展研讨会,孙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霍培林收徒仪式,名家表演和拳艺展示等。来自泰国和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广东、浙江、山东、辽宁、宁夏、江苏等省市的武术名家、书画名家和孙氏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湘西凤凰古城文化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旅游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坐落在湘西的凤凰古城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大有超过其合理容量之势,使得古城内原本保存完好的文化资源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为了使古城的文化景观得到有效保护、文化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我们试图引进GIS技术来建立凤凰古城文化景观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系统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功能模块的实现等过程的论述.可以得到结论:将GIS技术应用于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管理是可行的,甚至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手段;采用组件式GIS技术建立古城文化景观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特别是其中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提高管理水平以及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千个小镇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和丰富文化内涵吸引越来越多城市人的关注,这与现代人热衷于古镇旅游的现象不谋而合。然而,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古镇建设过分强调硬环境的建设,而忽视了软环境即人文环境的改善。从古镇发展中存在的文化方面的问题入手,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能给我国古镇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坐落于古城镇江西南部的江苏省润州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58年,学校秉承"明礼精技"的育人理念,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学校现代气息浓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已成为现代化、人文化、数字化校园。学校实行班级教育小组管理制度取代传统的班主任制度,教师在班级中实行导师牵手制,全员参与学生管理,家长、学生和企业代表以班级小组重要成员形式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5.
古城一个历史的记忆。大江南北的古城或庄严或秀丽各领风骚使人惊叹。数百年后它们又共同展现出厚重内敛的肌理.让人细细味。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有很多古城镇让我们在经历了喧嚣之后回到它们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构成古城镇前旅游感知形象的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锋 《软科学》2008,22(5):23-28
通过"结构法"和"非结构法"调查相结合,初步获得影响潜在旅游者对古城镇前旅游感知形象的要素。运用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影响潜在旅游者对古城镇前旅游感知形象的主要要素(影响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古城镇风貌、闲适氛围、地理位置、原生态生活、旅游安全、餐饮美食、历史名人、特色文化、文物古迹、自然气候等。  相似文献   
7.
山东博兴县兴福镇,这个曾经和河北古城镇齐名的“中国明胶工业基地”,在历经8年的禁胶运动后,制胶厂只剩5家,但杜绝工业明胶流向食品的拉锯战仍末见分晓。  相似文献   
8.
卓舒 《新闻天地》2005,(8):17-19
厄运来临。勒紧腰带撑起一个家 杨洪斌,1958年出生于四川绵阳市平巫县古城镇。1975年,年仅17岁的他跟随叔叔杨德山来到河北邯郸煤炭部第49工程处当了一名学徒工,由于手巧又肯吃苦,三年后转为正式工人。1981年,经老乡介绍,他与在邯郸滏阳化工厂上班的四川姑娘海英相恋、结婚。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杨海。  相似文献   
9.
古城镇商业业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镇的旅游开发中,其商业业态应根据新的需求加以恢复性构建、调整与升级,以激发和延续古城镇的生命力。提出商业业态对古城镇恢复生机、旅游产业链的培育、规划建设和招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通过对众多古城镇商业业态案例的分析,研究了影响其商业业态布局和类型的限制因素、引导因素和自身因素,总结了商业业态布局的两种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广西西江沿岸古城镇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历史过程。西方建筑文化与西江建筑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多元复合,使得西江沿岸的需镇建筑突破了历史上以中原木构架体系为主线的传统建筑模式,而使城镇的建筑类型和建筑形式更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