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05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东油田注采结构调整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注采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阐述了注采结构调整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单家寺油田的地质特征以及蒸汽吞吐的开发现状,得出了该油田含水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提出了采用超细无机堵剂进行堵调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堵水调剖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期,胜利油田的综合含水达90%以上,堵水调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封堵高渗透层,从而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提高产油量,减少产水量,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对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的现状分析,找到了与国外存在的差距,确定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油田进入开采高含水期后,采出液中稠油、含聚原油比重逐步增加,且采出液多为复杂乳状液,其界面膜强度高,乳状液稳定,加大了采出液处理的难度.为改善采出液的脱水状况,通常在稠油中掺入一定量的稀油以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本文介绍了稠稀混掺在宁海站的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宁 《内江科技》2014,(1):65-66
<正>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于2004年12月开始实施注聚开发,2011年6月整体进入后续水驱阶段。转后续水驱后,单元存在平面层间注水差异大,细分井测试问题频繁,局部井网不完善等问题,含水回返速度快,产量递减大。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实施了调剖、细分注水、完善局部注采井网、注采调配等治理措施,进一步巩固了聚合物驱效果,提高了单元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6.
  勇等 《内江科技》2014,(5):64
<正>本文根据沙二下油藏分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和构造的复杂性,着重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的特征及赋存特点进行描述。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存在类型,及时优化开发对策,开展了不同挖潜方式的注采调整实践,通过配套的工艺技术,进行深化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探索。1油藏概况濮城沙二下油藏是一个埋藏深、含油层系多、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气田。含油面积17.2km,石油地质储量3650万吨,  相似文献   
7.
  晶等 《内江科技》2014,(4):54+38-54,38
<正>埕东油田辖区内共有六个水驱单元,水驱产量占年产油量的70%。水驱单元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面对新井、措施选择难度大、管网腐蚀严重等诸多困难,如何挖潜增效降低自然递减率实现水驱产量硬稳产,成为水驱单元开发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紧紧围绕"注精细水,采效益油"的开采目标,结合目前开发实际,精细注水井管理,大力开展水井各项工作,最终实现了个单元注水井在各层系上的"动态合理配注"。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高含水后期的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满足油田稳产和"稳油控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王朔 《内江科技》2014,35(9):69-69
流压远低于饱和压力时,在油井附近形成脱气圈,渗流条件发生变化,地层内两相流变为油气水三相流。在原油脱气情况下,油相相对渗透率不仅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也是含气饱和度的函数,因此用油水两相相渗曲线计算的采液指数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了用油层气油比修正采液指数,计算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王府断陷陆相致密砂岩的地质特点,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出了曲线特征识别法、井温分析法、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交会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P1/2)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该区块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天然“三大矛盾”和注水长期冲刷影响,储层渗透性、润湿性等参数发生改变,导致注入水沿高渗流优势通道,即大孔道、裂缝部位突进,从而造成注入水低效或无效循环,导致注水波及体积下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为此,研究一套低效、无效循环水识别方法,对控水挖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