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国和 《辅导员》2014,(21):14-14
1850年1月3日,在莫斯科的一个俄国贵族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女孩子。她就是后来在数学史上第一个获得数学博士称号的俄国女数学家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学历和很多东西无关,比如幸福感,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要把学历时刻挂在嘴边,也不要把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学历挂钩,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就指望着高学历去实现。你就是你自己,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劳动者,只是你多读了几年书而已。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某科研机构2008~2012年毕业的22405名理工科博士生就业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对博士毕业生的质性访谈结果,重点研究了科研院所理工科博士的就业状况以及性别差异对博士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1)性别差异对年终工作落实率的影响在博士层次上体现得不明显,女博士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2)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单位是博士生主要的就业单位,但是性别差异会导致博士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呈现出差异。(3)在毕业去向的类型上,超过15.1%的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会继续选择做博士后,性别因素会导致在选择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做博士后方面存在差异。(4)博士生的求学地域将直接影响就业单位地域的选择,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培养单位的博士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八角茴香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虽然有的网友称之为最美味论文,可也不乏对这个行为的质疑之声,质疑者的主要观点是作为高端人才和稀缺资源,用于这种常见的食物上,有浪费资源、无事生非之嫌,甚至有人质疑女博士的学术水平并猜测是不是有拿无聊无用的题目骗取名利的嫌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北京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05年-2010年博士毕业生历史数据的梳理,以及对2010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比较了男、女博士毕业生的年终落实率和求职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女博士获得第一个工作机会所需时间长于男博士。但在落实率、获得的工作机会总数、实习期间和实习期后起薪,以及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讨论了女博士在求职过程和结果上的特殊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源 《大观周刊》2011,(17):33-34
在媒介化社会,“媒介形像”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渠道和参照。现实生活中的客体经其“过滤”报道和“框架”叙述,最终成为具有某些主观性质的“媒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报纸对“女博士”这一群体的报道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在报纸形象建构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还原“女博士”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7.
张明艳 《留学生》2014,(22):16-21
北京,国贸。繁忙的星巴克咖啡馆,一尘不染的精致男人,有着深邃的目光和低沉神秘的声音。“我们的产品,是秘密。值钱的秘密。”他用这一句简单陈述,把美丽的海归女博士燕子带入那被称之为“CBD幕后之眼”的神秘世界……这正是都市悬疑小说“秘密调查师”系列的第一部《黄雀》中的情节。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女博士群体不断扩大,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现实中,女博士不但无法同男博士一样享受自我实现的喜悦,还背上了一个沉重的称谓--"第三性".  相似文献   
9.
女性“读博”是一种人生价值增值过程,但媒体热衷于将其受教育程度和在婚恋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描绘为倒U型,甚至将其婚恋问题渲染上悲情色彩。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女博士并非婚恋“困难户”,她们没有放弃婚姻,只是暂时延迟了婚姻。在建构择偶标准时,女博士秉持“锦上添花”的态度,追求亲密关系、经济独立、彼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质量的婚姻生活。原生家庭中亲子关系、家长对子女择偶期望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传统与新兴婚配文化并存,以及女博士独特的群体特质共同形塑了她们的择偶偏好。尽管女博士独特的婚恋标准非主观地延缓了其结婚年龄,但却拉伸了她们觅偶的时间长度,对推动晚婚、提升婚姻质量、促进男女协力承担“婚姻包袱”、实现婚配模式多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已有关于女博士压力的研究,主要遵循性别的视角,将女性身份视作女博士的主要压力源。但访谈发现,无论是学业、工作、家庭和就业,女博士面临与男性基本相同的压力,并不因其女性身份就表现出特殊,且不少女博士并不将自身性别作为压力的主要根源。因此,“女博士的性别压力”是一个被建构的概念,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看法,一种“被放大”的性别危机。未来的学术研究需摘掉这一有色眼镜,更加客观地看待女博士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