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脏器、多系统损害,呈多种免疫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一般认为因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引起。中医将该病归属为阴阳毒、阳毒发斑、蝴蝶斑、肉痹、脏腑痹、面游风等辨治范围,多数学者认为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所致,现代中医温病学将现代医学中具有温病临床特征的一些疾病也归入温病范围,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分阶段辨治SLE。  相似文献   
2.
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乃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而导致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失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的分泌及运动机能紊乱,而出现呕吐或频繁暖气,患者多为中年妇性,运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胃神经官能症56例均为1997年至1999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病例,治疗结果提法,只要谨守病机,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气”范畴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伟大发现,古希腊的原子论仅具有哲学意义,而“气”则从一开始就既具有哲学意义,又具有科学的应用价值。“气”是中医学的立足之根,但对气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终有一天,中国古代的“气”概念得到挖掘和阐发,将可以跃升为具有现代或后现代意义的科学理论。“象”的实质是气,是气的流动。中医学以“象”为依据,来理解人体构造和生命机理,这与西医学以形体为本质不同,在整体层面上又高于以形体为本质对人的研究,使中医学比长于把握事物的静态类别的西医学,在把握动态的个别方面,具有优势,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能够因人制宜并使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原因,这种治疗上的成功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说,中医学因为有自己深刻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从而它的发展根本上不是对西医式的物理化学模型的还原,而是有着特殊的广阔远景,甚至对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92-95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本文在中医理论视域下对疲劳状态进行辩证分析,选用不同的处方原则和中药,对不同症状的运动性疲劳辩证而治,便于教练员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6.
发热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中医学以往一般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但在临床辨证治疗的过程中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传统中医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经过思考与实践,本人将中医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班级管理中,收效明显。望,即看、观察。"望"是班主任认识学生最基本的方法。作为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一切优点及缺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优缺点并存时更应看到其优点,扬其优以促其改正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诊疗特点,其实质就是在易象思维指导下,辨别病人的证候,从而对证治疗。文章结合文字训诂与中医学原理对"辨证论治"作一番阐释,以理清其内涵实质、学术源流、指导思想,及古代思维模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采用针刺、穴位敷贴配合刺血疗法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瓜霜喷剂涂抹及西地碘含片和多维元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穴位敷贴配合刺血疗法辨证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70%;治疗组复发率为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敷贴配合刺血疗法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鄢军 《西藏科技》2014,(2):54-54,62
在高原(海拔3658m)CHD亦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严重地威胁着移居高原人群的身心健康。中医学将其归为"胸痹""心痛"范畴。在临床工作中,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从痰瘀交阻、痹阻心脉的中医病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