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直是小学几何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认知学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据此提出具体教学操作设想。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婚恋诗所占的篇幅颇丰,它们充分展现了先民们的婚约缔结过程:在《诗经》的时代,周礼所规定的婚姻“六礼”就已通行于贵族及平民阶层,但婚姻仪式又因社会阶级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周代主要的婚姻形式除以一夫一妻为标志的聘娶婚外,还有一夫多妻的媵妾婚、亡夫亲属收娶寡妇的收继婚和野合而婚;与此同时,《诗经》中又不乏弃妇诗,从这些诗篇出发可以分析先民婚姻的事实终结的部分原因,从而窥测整个周代婚姻形态的大端。  相似文献   
3.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强  蔡运龙  王乐 《资源科学》2007,29(4):158-163
利用1996年和2004年北京市两期土地利用图,提取各类用地的图斑,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4年间北京耕地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6年~2004年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中,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城镇扩展主要占用耕地,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远郊山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1996年~2004年间,尽管耕地面积减少,但耕地破碎化程度却在加重;地形和交通状况对耕地的空间变化过程影响显著。本文研究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促使北京地区耕地流失的最主要的动力, 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北京耕地变化的解释力最强,恰好与前人相关研究结论相互印证;人口快速增长、区域土地市场过度竞争、农业结构调整及退耕还林政策也是北京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网络旅游信息访问量和现实旅游市场客流,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存在紧密关联。运用百度指数“用户关注度”功能,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取福建省永定土楼2011年8月1日至2O12年7月31日期间的网络空间关注度数据,并对其展开统计分析,研究永定土楼网络空间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本文结合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全流程实践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活动,阐述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建立一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把工作过程中的各个实践岗位嵌入进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相互嵌入和有效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DIS实验系统在教学中能够形象展示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利于理解物理概念、分析物理过程,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质疑和自主研究,同时也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发明创造的灵感。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分析模型,探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7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升级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耦合协调度层面,整体经历了"磨合走高、拮抗磨合交替、磨合协调主导"三个阶段且处于"拮抗、磨合、协调"阶段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放射状;(2)耦合相对发展度层面,整体经历了"滞后主导、同步赶超、厚积薄发"三个阶段且处于"超前、同步、滞后"状态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三角形"态势,形成以沿海地级市为核心向外扩散的趋势;(3)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层面,主要集中于Ⅳ、Ⅴ和Ⅶ三种类型,且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相对更优。最后,基于广东省整体、地区和地级市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Through the current study the author sought to analyze discourses of women who have experienced an unplanned pregnancy. A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used to gather responses regard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women undergo during this phenomenon. Data showed that persuasive messages from outside sources frequently had a reported impact on the pregnancy option women chose. Often, women would plan on carrying their pregnancy to term initially, yet the persuasive messages they received caused them to change their mind. Women's speculations about the assumed reactions they would receive from others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eir decision. Implications from this research suggest that women experiencing an unplanned pregnancy may benefit from their family members, significant others, and friends' awareness of the strong impact opinions can have on thi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研究 ,阐明其发展历程中的规律与特点 ,探索其发展趋势 ,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独立后,印度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教育治理。其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尝试与徘徊期,基础教育普及期以及质量提升期,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治理结构,包括相对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相互协调的组织机构网络,各司其职的治理智囊团以及不断高涨的社会力量。在治理过程中,彰显出三大特征:多元一体的治理模式、法律保障体系相对严密以及政府长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