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271篇
科学研究   335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16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n increased reliance upo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is currently transforming the very foundations from which teacher subjectivities are constructed. Arguably though, the number of studies pointing to this risk or tendency is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ones theorising why this should be the case. Further,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nd teacher subjectivities is theorise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th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re seldom brought to the fore. Based o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heoris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nd work through, by means of identifying, systematising and elaborating extant understandings of such mechanisms in the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referred to as the CMIS-framework) which suggests that one and the same performative technology may play many different roles, where each such role appeals to and works through a particula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mportantl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at is appealed to, the CMIS-framework suggests that this will lead to teachers (un)consciously conducting particular forms of subjectivising work upon themselves, here referred to as compliance, mirroring, identification and self-realisation (CMIS).  相似文献   
2.
媒介决策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拓展与深化,是当前新闻媒介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搞好媒介决策监督,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政治文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转型期矛盾交织,媒介决策监督难度很大。要解决媒介决策监督中信息梗塞、行政干预、监督缺位等问题,必须实行政务公开,改革新闻体制,加强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3.
审判监督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补救程序。笔者在对这一程序进行分析后认为,法院不能成为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机关。如果由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会导致诉讼职能的混淆,导致法律监督的错位,引起证据规则的混乱,带来上诉不加刑原则的虚置等后果。从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出发,提出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机关一体化,对按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开庭审理,从而保证审判监督程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对男子柔道运动员在赛前集训期的免疫指标和身体机能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后,NK细胞、CD4/CD8比值出现了不良变化;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反应较大;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皮质醇变化不显。提示负荷强度和训练量是影响运动员免疫功能及CK、BUN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在集训期进行阶段性免疫指标、机能检测和疲劳监控,有助于了解运动员的健康和体能状况,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昌平 《情报学报》2001,20(3):336-343
有效地实施社会监督是信息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我国信息服务社会化发展中管理机制的变革,分析了信息服务监督体系的变化,探讨了当代信息服务监督的社会化发展目标、要求与原则,面对国际信息化环境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基本关系的转变,提出了信息服务的社会监督体系的构建和社会监督体系的确立思路和确立其基本体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管理环节,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沈阳体育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监督,对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进一步注重目标监控和过程监控的结合;通过对质量监控手段的不断完善,提高沈阳体育学院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警体运动损伤预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体育运动包含大量的技战术训练内容,运动损伤的类型特点与其他运动损伤差异较大。对其深入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成效。从警察体育运动的项目特点分析出发,探索性讨论在警察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一般性规律,提出运动损伤的具体预防机制,供广大警体教官参考。  相似文献   
8.
借鉴现代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吸取前人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督学小组,把握教学质量评估的关键环节和教学评估检查工作的原则等4个层面,对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术科教学质量的管理措施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行政监察是一种具有行政法律效能的监督活动,这项活动的内容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体育行政监察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行政监察职能作用,确保体育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和高效,是各级体育行政领导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在理论上逐步加以明确、在实践中不断予以解决的课题。本文着重从对纪检监察理论的学习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探讨体育行政监察的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质量:高等教育面对规模扩大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背景下 ,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 ,必须对高等教育质量观进行再认识 ,解决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 ,加强高等教育立法以及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