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3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针对幼儿展开水墨画教学时,幼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指导方式都要科学合理。要注重对于握笔姿势的讲解,采用代号辨认色彩。特别是对创作技法进行教学创新,可以利用示范画做教学辅助,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训练作画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引导学生间的有效分享与交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一定年龄段的儿童绘画具有人类皁期绘画“画知不画见”的特征,凸显出儿童该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基于这一特点,本课以创作建造中的“楼”为主要内容,通过“寄物于情、寓景于情”的创作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力,激发创作愿望。课程通过学习水墨技法,体会线条的变化与画面构成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水墨技法表现某种特定环境下建筑物的特殊美感,提升观察能力和水墨画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动画教育人士对中国传统绘画与动画创作的结合运用进行研究探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普遍,特别是水墨动画的研究。因为长期以来以中国水墨人物山水等绘画形式创作的水墨动画成就了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中国水墨人物画是传统文人写意画与西方人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画艺术的核心精神——水墨趣味,是学生不可回避的学习内容。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表现水墨趣味,使学生国画的水墨情趣更浓些呢?试图从水墨趣味在国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引领学生探寻、表现水墨趣味,阐述个人之言。  相似文献   
5.
老画家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之说,引发了二十世纪末最大的水墨文化大论辩,至今未息;他称得上一位中华民族的"孝子",他的艺术根基是西学,他是以"西体中用论"的世界眼光看待水墨文化中的"笔墨";如果"笔墨等于零"的初衷是为了水墨艺术发展而进行的呐喊,则是一剂开错了的药方,只能是画家创作中的一种感受;当我们对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之说进行文化批判时,有必要对论辩的自身效果进行反思,倘若以"文明多极论"的世界眼光看水墨,对于传统中国画、现代水墨画,以及笔墨问题的研究,视野会越来越宽,探讨也会随之深入.  相似文献   
6.
烟雨虞山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去"少年之家"学琴。这时候的天阴沉沉的,好像快要下雨了。我抬头看去,发现远处的虞山被厚厚的云雾遮着,迷迷蒙  相似文献   
7.
吴莉菊 《山东教育》2011,(27):22-23
水墨画大师齐白石在评价水墨画时有这样一句名言:"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幼儿对客观事物特殊的观察方式、认知方式和表现手段,与传统水墨画中概括、简练、夸张的神似手法是非常合拍的。因此幼儿学习水墨画有其特殊的优势,但教幼儿学习水墨画不能急于求  相似文献   
8.
王倩 《课外阅读》2011,(7):155-156
长期以来,水墨画教学内容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小学低中高美术课本中,从最初的认识工具到最终的以“写意”的形式表情达意、表现事物,形成了水墨画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安排,不仅说明了水墨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不可或缺,也反映出教材编著者对水墨画教学的重视程度,更反映出一种呼声:即通过水墨画教育这个载体,培养小学生继承祖国传统艺术,运用水墨画技能技巧,发现、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审美情趣,培养创美能力。目前,水墨画这一课题被冠之为“水墨游戏”,“游戏”二字已使我们欣喜地感受到“趣味性”、“儿童化”正一步步靠近水墨画教学。但是,传统的水墨画教学单调,大多沿袭传统中国画的临摹教学法,主依靠教师示范,少儿依样模仿,其鲜活的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将丧失殆尽;另外,水墨画作画工具单一,传统表现方法近于程式,内容以静态物体为主,很难激起少儿兴趣。鉴于此,在水墨画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思考:结合新课改理念,重新思考水墨画教学目标,以培养少儿审美、创美能力为目的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把握少儿的审美特点,激发少儿内在审美动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水墨画学习中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创新,以培养审美情感,提高艺术素养,提升学习品质和创美能力为最终目的,使学习者的美术学习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幸聆听了王雷英老师执教的一堂《木笛》。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而它感人的情怀不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陈词,而是如忧怨的笛声般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中国的水墨画般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委婉叙述,怎样给予孩子,怎样引领孩子?王老师给予了孩子一个诗一样的课堂。《木笛》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一种时刻,成了一首婉约的诗。  相似文献   
10.
王秀珂 《今传媒》2020,29(3):149-151
墨作为中国文化的"四宝"之一,既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主要绘画工具,也是形成中国水墨画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以线为主的白描到以墨块造型的水墨画,由线描--破笔--破墨--泼墨--水墨形成一个完整的链节。这些链节与制墨工艺技术的出现和成熟有着必然的客观联系,最终促成了近代意义上中国水墨画的成熟,成为东方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