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89篇
科学研究   64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戎畋松 《收藏》2006,(11):136-137
共少半釿 战国暑期魏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共:古国名,西周时为共伯封国,共伯曾入列三公之秩。《左传》:隐公元年(前722年),“太叔出奔共”。春秋时期共为卫国兼并,成为卫别邑;战国时卫备受强邻魏国侵扰,前254年,卫名存实亡,成为魏之附庸,领地独剩濮阳,共吧归魏占有,其地望在今河南辉县西。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侧重分析晁夫人的仁义特征及救世主品质,并从文化的角度探明作者的儒家思想对晁夫人形象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彑勹巾彑勹巾火]公盨铭“乃自作配鄉民”的考释,当联系西周“天配观”。西周“天配观”由“天立配”与“天所立者必‘配天’、‘配天命’”这互相密切联系的两方面内容构成。在对“自作配”的考释中,混淆了西周“天配观”密切相关而截然有别的两方面内容,是导致考释多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闻喜县桐城镇,2021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上郭古城北城墙及城内开展考古工作,发掘了8座墓葬,其中M1和M8两墓并列,间距3米,为夫妻异穴合葬墓。两墓出土器物丰富,有铜礼器、玉石器、陶器等,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为研究这一时期晋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6.
试论西周的档案管理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西周在档案管理官员的设置、职能分工及其协调、专职官员与职事人员的配备以及档案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西周王室所积累的档案资料,为周王室治理国家、制定政策、编制财政计划、提供司法凭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依据,为治理国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韬 《新闻爱好者》2004,1(7):36-37
新闻舆论管理是国家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最能体现新闻管理水平的,是要有一套适合国情的新闻法制体系。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新闻传播机构分为官报和民间报纸。官报主要是政府设立的官报房出版的邸钞,官报的发行,要经过三个环节:通政使司、六科和提塘。通政使司收受官僚题奏。明降谕旨和经皇帝允许下发的臣僚题奏,送达六科,由六科公开发抄,再由各省在京提塘抄录传送到各地。  相似文献   
8.
晚清有一批出版人,对国家民族复兴作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前贤。发掘、研究历史当然是为了今天的现实,历史是不会重复的,所以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应该说不是照抄他们的具体做法,而是学习他们以出版作武器贡献自身于民族复兴的精神。高山仰止,他们贡献了终生,我们将学习终生。  相似文献   
9.
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包含很多内容,本文在深刻探究《尚书》等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西周时期宗法封建思想和重视刑罚思想进行研究,以期为西周政治思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中国的胶澳地区,制造了胶州湾事件。从国际法角度看,德国这次军事行动的每一个步骤均速背了国际惯例,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清政府各级官员也曾依据其有限的国际法知识进行过一些外交斗争,但由于他们对国际法从认识上到运用上都还存在一些误区,加之中德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和德帝国主义的骄横,以及晚清最高统治集团的软弱,最终导致了胶州湾的沦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