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5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锦 《中国广播》2005,(11):72-73
得知《崇尚自然,万物有灵——介绍独具特色的佤族音乐》节目获得2005年度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所颁发的“雷恩哈德·昆纳纪念奖”时,我除了惊喜更有些许的意外。这样一个篇幅短小的节目在国际上获得肯定,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是极大的鼓励。回想创作这个节目的点点滴滴以及由音乐带给我的感动,我有一种冲动要将自己的创作感受述之笔端,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朱锦  刘子慧 《中国广播》2005,(11):74-74
听众朋友,现在请欣赏音乐专题节目《崇尚自然,万物有灵——介绍独具特色的佤族音乐》。  相似文献   
3.
"直过民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使用的概念。它是特指一部分保持浓厚原始公社残余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民族。本文以云南"直过民族"佤族为研究对象,论述"直接过渡"给佤族居住的"阿佤山区"带来的不仅是传统思想中的生产方式的跨越。更重要的是,通过民族识别,使佤族实现了从政治文化边缘族群的"他者"向新中国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转换,并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纳入到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框架内,以及采取团结民族上层人士、革除猎头祭谷等传统习俗、破除旧有生产关系等系列柔性策略,全面建立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实践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西盟佤族学生学习数学的三大主要障碍一是佤族学生家庭贫困,学生不能安心读书,学习动力不足;二是受当地母语、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学历低,教学手段落后,信息闭塞.对此,提出如下相应对策一是转变教育观念,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二是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是加大口语训练;四是消除惰性,勤奋学习;五是活用分层次教学方法,采用课堂内渗透母语的教学机制;六是以"先死后活"教法为基础,多种教法有机组合进行教学;七是以"传帮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5.
佤族是分布于云南西南边境地区的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由于这一民族历史悠久而又有原始部落社会历史"活化石"的社会特点,佤族部落原始社会的民间文学比一些发展较快的少数民族文学显得更为粗犷、古朴和丰富。论述佤族民间口碑文学的社会历史内涵,并概括和揭示其多方面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实现了对佤族聚居区的间接统治,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中央王朝鉴于势力较大的土司难以控制,于是采取"众建土司以削其力"的方式,分而治之;另外,中央王朝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土司的势力。土司制度的实施曾对佤族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等。但该制度的封建本质注定了它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7.
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佤族普通话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研究分析发现:佤族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些偏误习得主要与母语、汉语方言声调、学习策略、教材与教学等因素有关。据此,应根据佤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际情况,遵循5个原则和6个步骤并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佤族盟誓文化作为佤族的特色文化和民族精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尘封在历史迷雾当中。佤族盟誓文化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和积淀,在坚决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和维护国家独立、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团结兄弟民族等方面使这种文化得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姓氏,是人类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含有多种文化要素。通过对姓氏源流演变的研究,对历史长河中至今还遗留下来的一些重大课题,如:民族识别、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特色、民族融合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例如:佤族的姓氏——"父子连名"在中国56个民族中就是一个历史之谜,它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南诏国"时期彝语支系的先民有无亲缘关系?这些都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上述课题的探索,将对古代云南民族的识别和文物族属的鉴定以及人类姓氏文化的研究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佤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佤族地区农村学前班强化汉语教学的优势,同时阐述了强化汉语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