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体育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运动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张力为  林岭  赵福兰 《体育科学》2006,26(11):49-56,74
疲劳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进行了界定。讨论了心理疲劳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指出外源性的训练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最重要原因。讨论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指出,心理指标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较低,多维的、长期的和个人化的监测会更加有效。最后给出了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建议,包括变换训练及休息方式、提供社会支持、设置短期目标、悦纳自我和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2.
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练员是体育运动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情况,以及复杂的社会角色而要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疲劳的现象.通过对有关教练员心理疲劳研究文献的整理,从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概念、教练员心理疲劳的表现、教练员心理疲劳的测量、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前因性变量以及教练员心理疲劳的后果性变量等方面进行了述评,指出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研究应该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开展动态多维检测以及综合评价,并探索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吉朝霞 《考试周刊》2012,(51):120-121
在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生涯中,心理、情感因素占据重要的位置,积极的心理因素与情感心态能够促进运动员身体潜能的发挥,提高竞技水平。反之,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对运动员的自身竞技水平发挥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耗竭现象开展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是帆船运动中极其重要的课题,对帆船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和运动成绩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区别于运动心理学领域所盛行的心理耗竭概念,心理疲劳是长期伴随运动员的、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渐进发展的可预测现象,它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这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旱期诊断预防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动中疲劳与心理耗竭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蔡理  季浏 《体育学刊》2005,12(3):54-56
运动中的疲劳和心理耗竭是复杂的应激反应过程.运动疲劳的研究经历了由生理学取向向生理心理社会学取向的过程,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和动机因素等.对认知-情意模式、训练压力反应模式等几种理论进行了描述,对运动与心理耗竭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专业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社会学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疲劳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运动员所处的情景因素以及运动员对情景的认知评价是产生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一.运用运动员训练满意度量表和训练状态量表,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186专业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了运动员对自身的信心投入,成长进步的满意程度是引起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原因之外,运动员对教练的民主行为、个人关怀满意程度.对运动队的日常管理的满意程度是引起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的主要社会原因.指出完善运动队的训练体系,实施科学化和人文化管理,同时提高广大教练员的执教效果,给予运动员更多的关怀是预防和消除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吕游 《冰雪运动》2013,(4):60-64
心理耗竭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运动成绩及运动生涯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明确心理耗竭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对于制定防范措施干预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耗竭的产生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训练手段的多元化,培养良好的情感体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是遏制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耗竭的有效手段,更是保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的前提,具有重要的训练意义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茜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7,27(12):38-41
教练员的心理疲劳是较少得到重视但对训练竞赛和运动员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以Maslach的心理疲劳理论为基础,从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3个心理疲劳维度出发,应用修订的教练员心理疲劳问卷CBQ对296名教练员进行测量并调查他们的工作特征,重点分析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标准回归分析表明,对于成就感降低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有3个变量,分别是文化程度、执教年限、每周工作小时数;对情绪体力耗竭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是执教年限、工作量主观感受程度;而对于运动负评价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有执教年限、工作量主观感受程度、周工作小时数等3个变量。教练员心理疲劳与教练员工作满意感有显著相关关系,成就感降低越少、情绪体力耗竭越少、对运动负评价越低,工作满意感越高。  相似文献   
9.
万群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49-150
体育运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积极或消极效应。规律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相反,不科学、不恰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而且会给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使一些运动员退出体育运动。针对运动员不合理的体育运动产生的心理耗竭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心理耗竭产生的心理学机制以及原因,并对心理耗竭现象提出对策,以利于运动员在运动中完善训练,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