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7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讨论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既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验证、完善,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予以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陈善、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等中外名家关于阅读策略论述的分析,为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某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解释学看来,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关系是理解关系。它是"在破坏墨守成规的交往中形成的","以消除怀疑和重建无可论争的行为方式为目的"。[1]而教育场域中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以具体形态再现了一般理解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于丹等在央视《百家讲坛》做客开讲,“品三国”,解读汉代人物、《论语》和《庄子》等古代经典,因观点的标新立异、语言的通俗流行以及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从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明星学者”,从普通的教授变成“超级教授”,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在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易中天于丹”现象。观众中有坚定的拥趸者,也有表示不屑和质疑的,不同的心态和声音反映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品”、“解读”、“心得”就是一种解释,本文试从解释学角度来分析“易中天于丹”现象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反响,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4.
龙珣 《文教资料》2011,(7):31-33
本文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出发,通过"视域融合"和"效果史"这两个基本概念来论述伽氏解释学对翻译的影响,并从哈贝马斯对伽氏思想批判地继承来讨论伽氏解释学思想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关于师生关系及其建构研究,其视角逐步跨越了单一的教育学领域,逐步从哲学解释学、现象学、交往学、美学等视角考察师生关系的建构。国内研究者借鉴西方哲学理论尤其是哲学解释学,以理解与对话的视角来重构当前的师生关系。通过对哲学解释学的理论阐释,解读师生关系的重建理论依据,探微师生关系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建构空间,从理解型师生关系的角度来探究其重构机制。  相似文献   
6.
解释学角度分析图书馆馆长战略型领导力,对图书馆战略转型和变革,以及战略领导的初始条件和边界进行重新审视.在我国当前发展形势下,基于图书馆馆长战略型领导力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图书馆馆长与战略的契合,以重构图书馆馆长战略领导的实践模式,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到解释学的理解工具和话语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监赏三环节的方法论: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9.
二程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们借助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重建新的儒学形态——理学,其中《论语》尤为他们所重视和推崇,并成为二程经学解释学的根基。对于《论语》的解释,二程提出了异于前儒的解释原则、方法,这些方法为后来洛学弟子以及朱熹等人所继承,成为中国古代后期《论语》解释的基本方法。可以说,二程对《论语》的解释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M·路易·达美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抒情诗人,生平不详。他这首抒情诗《蟋蟀》(翻译成汉文时被译成了散文形式,但仍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意。)成功地模仿了拉封丹的寓言形式,让家庭的温馨重新浮现在法国诗歌海面上,引人驻足观看、深思。1857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