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短篇小说《逝川》中,迟子建写了一条河,一个人,一种鱼。这条河,无疑是一条生命之河,一条时间之河,在这条河边,主人公吉喜经历了充满生机却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吉喜与泪鱼的对照,显示出吉喜强韧的生命力。这条河流淌着的,是一曲悲喜交集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3.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一个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一她的小说通过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描写,初步探讨了悲剧在当下中国的存在形式。这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念,她把对悲剧的思考上升到形而上二的高度,把悲剧成因的探讨由外在因素指向主体,即悲剧是人性自身的趋向完美的必然性和人性缺憾的必然性的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回归式结构"看迟子建的温情主义世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子建许多作品的结尾都呈现一种开放性的“回归式结构”,这种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大团圆”而具有独特的品质。它集中地艺术性地表达了作者的温情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拒绝生活中的苦难,但拒绝在苦难中的绝望和沉沦。它认为一切都有因,一切都可恕,一切都会变,一切都可盼;一切都是美。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具有异常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但作家并未仅仅依靠自然风光和风俗说话,而是时刻交响着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叩问和对生命温情的执着追求,这与作家注重叙事空间的营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女作家中 ,迟子建是卓而不群的。她的早期小说着意描写东北边陲的自然景致和乡镇生活 ,而坚执民间立场、倾心“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则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在“爱与死”的传统题材领域 ,迟子建也作出了新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煜  王正欧  王明春 《情报学报》2005,24(6):674-678
本文根据CHI值原理、粗集理论和决策树原理,提出了一种抽取Web文本分类规则的新方法。决策树分类方法具有出色的数据分析效率和容易抽取、易于理解的分类规则等优势,但对于维数达成千上万维的分类问题很难应用。因此本文先根据CHI值选择每个文本类中对分类贡献大的若干词条,然后采用粗集理论方法对选择的特征进行进一步提取,这样得到维数较小的文本特征向量空间,最后再使用决策树进行分类,从而既保证了分类精度又可很容易地抽取出利于理解的文本分类规则。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小说中动物感恩母题的跨文化寻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迟子建小说对动物感恩母题的运用方法是直接运用、叠加运用、拓展运用和神化运用。由于受佛经文学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动物感恩母题开始频繁出现于六朝小说中,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重大。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信仰萨满教,动物崇拜是其主要信仰之一,因此在满—通古斯语族的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动物感恩母题。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母题深受佛经文学与萨满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文化的精神意蕴,进一步拓展了动物感恩母题的深层文学寓意。  相似文献   
9.
在池莲子的诗河中,时时流淌着诗人的身份认同、民族情感;时时流淌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时时流淌着诗人对大地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莲子的诗具有意境美、哲理性,似一条从莱茵河到东海岸的通天的诗美之河。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小说是很独特的,而其讲述"故乡故事"的创作姿态,却是二十年来不曾变化的.文章从成长记忆、个性内质和文学背景三个角度力求全面解读其小说乡土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