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798篇
科学研究   173篇
体育   176篇
综合类   97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其健身和技击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运用耗散结构理论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技击原理.  相似文献   
2.
传统体育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了探讨传统体育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组和跳绳、木兰拳、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等4个运动组,经10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非锻炼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太极推手组所测各指标及跳绳组桡、尺骨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经组间比较,太极推手组优于跳绳组(P<0.05),跳绳组优于木兰拳或太极拳套路组(P<0.05).结论:传统体育跳绳、木兰拳及太极拳运动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大的有效运动,并且太极推手对骨量增加更全面,增大骨密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及其治疗方法与太极拳练习方法的对比,提出了通过以太极拳练习来缓解和治疗学生心理疾患的方法。并得出结论:太极拳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模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推广。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新要求,在太极拳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的快、记的牢的目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的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观赏体育竞赛是人们现代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赏体育竞赛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美感在体育竞赛中的具体表现、体育竞赛对人们的吸引力以及审美意识推动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审美意识在观赏体育竞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就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运动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发展该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评价信息咨询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息咨询的三要素:即信息源(各种文本知识)、媒介(咨询方式与咨询员)和信宿(读者)出发,归纳出15种评价信息咨询质量的指标,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客观地对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技能综合型体育教师是互联网盛行与信息爆炸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师综合技能训练中心的设计思路、构建目标、建设特色以及前期应用效果进行论述,表明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师综合技能训练中心是集多场地、多学科、多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术科实验室,为体育教师综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道德沉沦、观念模糊、信仰危机等一系列人格异化现象,而德育工作的槽对滞后则对道德滑坡无能为力。本文试就社会道德滑坡和德育滞后的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