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257篇
综合类   8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献资料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7名优秀男子400m跑运动员的速度分配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竞赛成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髋部肌群对跑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髋部肌群工作时的生理机制的研究,着重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髋部肌群在短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为了改变我国短跑水平的落后面貌,必须重视髋部肌群的力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ime seri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ak musculotendon length and electromyography (EMG) activation during overground sprinting to clarify the risk of muscle strain injury incidence in each hamstring muscle. Full-body kinematics and EMG of the right biceps femoris long head (BFlh) and semitendinosus (ST) muscles were recorded in 13 male sprinters during overground sprinting at maximum effort. The hamstring musculotendon lengths during sprinting were compu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musculoskeletal model. The time of the peak musculotendon length, in terms of the percentage of the running gait cycle,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eak EMG activity. The maximum length of the hamstring muscles was noted during the late swing phase of sprinting. The peak musculotendon length was synchronous with the peak EMG activation in the BFlh muscle, while the time of peak musculotendon length in the ST muscle occurred significantly later than the peak level of EMG activation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Flh muscle is exposed to an instantaneous high tensile force during the late swing phase of sprinting, indicating a higher risk for muscle st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4.
在短跑项目中,良好的放松技术对短跑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能最经济、最有效地发挥运动员自身的最大潜力,取得最好的成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生理学、心理学、训练学等角度对短跑运动员的放松技术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放松技术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运动员选材角度探讨短跑和中长跑项目运动员在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的特征,为支撑时间应用于田径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一、二线短跑和中长跑共8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跳深实验测试,分组研究两项目运动员支撑时间特征。结果:短跑男子优秀组最快和平均支撑时间都快于一般组(P<0.05),女子优秀组最快和平均支撑时间也都快于一般组(P>0.05),中长跑组也表现基本一致的趋势;项目之间进行比较也基本表现出一致性趋势,也就是短跑组最快和平均支撑时间基本快于相同运动等级中长跑组(P>0.05)。结论:支撑时间在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中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和等级特征,可以应用于短跑或中长跑项目选材。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女子短跑成绩实现突破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选材、科学化训练、科学的管理。决策、管理,训练三位一体的组织保障,围绕短跑项目特征及训练规律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短跑成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如何搞好少儿游泳运动员的基础训练,特别是准备期训练是教练员们所关心的问题。试图通过研究,找出合理安排游泳运动员训练准备期的方法,为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短跑运动能量消耗的基本规律。由于短跑技术动作的不规范、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肌肉的紧张、全程节奏紊乱、肌肉柔韧性差、过度紧张的心理,造成了运动员身体能量的大量消耗,致使能量不足而出现肌肉损伤现象。并由此论述短跑运动员肌肉能量消耗与肌肉损伤的相关机理,提出了有利于运动员能量储备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索短距离速滑教练员对速度素质的理论认识与训练特征,对解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后程降速问题具有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的理论认识没有真正转化为实践行为;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手段选择在陆上准备期、冰上准备期和竞赛期具有不同,但只有在竞赛期速度训练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专项速度训练;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中教练员主要采用重复训练、变换训练法和间歇训练等方法,在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上88.2%教练员所采用的速度训练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在速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上38.2%教练员每次训练都要求最大强度,50%的教练员少数要求最大强度,11.8%的教练员不要求最大强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特征解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短跑与跨栏运动员的年度及小周期训练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度不同中周期训练过程中,准备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年度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41%-42%,赛前准备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全年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43%-44%,比赛期的速度力量训练负荷量约占全年速度力量训练总负荷量的6%-7%;而小周期运动负荷的控制特征,则表现为准备期中各小周期的训练内容是以改进技术动作作为提高竞技能力的核心,并以提高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但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有氧耐力训练仍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