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借鉴西方现代解释学的基本方法,回到经典文本,弘发孔子以“仁学”为核心的心性思想的现代价值。从对《论语》的解读看,其心性思想的现代内涵主要包括:倡导道德自律,注重推己及人;“仁为己任”,强调责任意识的人格追求;以“好学”、“善道”为重要内容的实践理性;仁是情理,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仁”还是一种人生修养的方法和人生修行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禁忌的产生,源于对人类生存本能的压抑与张扬。生存是动物也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种族生存、繁衍的奋斗史。生存的压力迫使人类追求生理的快乐和满足,张扬本能的需要;但在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人类发现本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只想单纯追求当下的快乐,只会导致整个人类的灭亡。在种族灭亡的巨大恐惧中,禁忌作为一种规范保障人类行为的一整套规则,被慎重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在制约人类本能的同时,也从长远的角度张扬着它。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的小说映射出他的哲学观,但其随笔和信函更直接和更真实地表征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观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应和,把世界的本原喻为永恒变化、燃烧着的火,不仅象征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原则和发展变化规律,而且象征着人性的本能,其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较好地表征了该观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文章剖析了《在密西根北部》原作的多模态话语,揭示了处女莉芝对吉姆单相思,在吉姆引诱"猎获"下,在自己身心本能需求助推下,悲切地体验了初次交合,经此"通过仪式",走上了独立坚强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解读了苏青散文中的母性意识,苏青从自身的妻性、母性出发,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现代母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并对母性的出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现代眼光";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她笔下的母性意识仍有着时代的烙印,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局限.当然,透过母性情结,可以领略到在文化的边缘上默默行走着的女作家苏青内心的觉醒与...  相似文献   
6.
运动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发展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着重介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各种理论存在的弊端和优点,指出了控制运动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文章从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人物的心理结构两个方面对《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分析。从创作心理学看,这部小说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反映;从人物的心理特征看,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最终上演了一场畸形的三角恋,导致了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8.
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梁志玲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底层女性形象。通过分类可以发现她笔下的底层女性形象具备底层性与命运苦难性的共性。梁志玲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表达了对底层女性的理解与悲悯,透露出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想消失、个性消融、精神困惑和荒芜,其主人公在与社会的冲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神围城中,这也是隐含于创作意图中的问题意识和重构理想、道德、价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死亡想像是20世纪中国现当代诗人普遍涉及的表现对象,它所包含的思想与精神内涵非常丰富。文章采取心理学的分析方法,选择部分现当代诗人表现与书写死亡想像的代表诗歌文本,试图揭示出诗人的死亡想像的意识与潜意识精神结构,为理想死亡想像的丰富内涵提供一种有效的阐释与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