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甘薯活性物质的研究大都是以甘薯块根和甘薯茎蔓为对象,而对于甘薯生产的另外一批资源——甘薯根茎的研究却极为少见.其实,这是一部分生物量较大而又极具潜在价值的生物资源.用水作溶剂,采用破壁效果好的超声波技术提取甘薯根茎中的多糖,具有省时、环保、经济且不破坏功能成分结构等诸多优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脊柱弯曲体育康复矫正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大学生脊椎弯曲体育康复矫正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体育康复训练法,对30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4周的脊柱弯曲体育康复矫正实验.[结果]颈前屈平均减少0.87 cm,P<0.01,并有16名脊柱弯曲过大的大学生恢复到正常范围,肺活量平均增加76 m l,P<0.01.[结论]脊柱弯曲体育康复矫正训练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对肺活量的增加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12例经影像尿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颈梗阻的女性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采用SPSS软件比较术前术后尿动力学参数。结果:12例患者术后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21±4.7mL/s较术前平均Qmax8.4±3.2mL/s显著增加,平均排尿量305±122mL较术前185±82mL显著增加,平均残尿量16.5±12mL较术前135±121mL显著减少,排尿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如何制作出合理化的领样板为出发点,分析了人体的脖颈结构特征,通过立体裁剪实验,阐明了邻子结构设计的原理,并根据领子结构设计的原理结合款式要求说明了男西服合理化的领样板制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领子款式变化的纸样设计规律,并对领子纸样的完善作了说明,从而为高品质的领子造型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6.
陶胜国 《精武》2013,(36):148-148,150
观察针刺落枕、后溪二穴同时配合患部运动治疗大学生运动员落枕疗效。方法:将80例大学生运动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实施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外敷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1次治愈率77.5%,对照组1次治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程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力学实验的方法,对倒、正等腰三角形布局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确定哪种空间构型生物力学性能好,从而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生物力学机测试比较倒、正等腰三角形空间构型抗压、抗扭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实验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倒等腰三角形构型在抗压、最大垂直载荷方面优于正等腰三角形组,有显著性差别;抗扭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实验结论支持治疗头颈型股骨颈骨折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生物力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探讨凶险型颈深部脓肿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02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8例凶险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凶险型颈深部脓肿患者中5例痊愈,3例死亡。结果表明:当颈部脓肿累及多个颈深筋膜间隙感染,或并发糖尿病、肥胖、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窒息等因素时,为凶险型颈深部脓肿;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The neck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re challenging anatomical regions to dissect but also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conditions, diseases, and procedures.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two simple modifications for dissection of the neck that (1) aid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cutaneous branches of the cervical plexus and the accessory nerve, and (2) provide wide exposure of the root of the neck. The cutaneous branches of the cervical plexus can be identified with relative ease at the nerve point of the neck, where they are largest. To accomplish this, the skin and platysma are reflected beginning from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rapezius and proceeding anteriorly to the midline of the neck, ra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of reflecting the skin from the anterior midline. The accessory nerve is identified by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nerve point and its course to the trapezius muscle. To achieve wide exposure of the root of the neck and its contents, the acromioclavicular and sternoclavicular joints are disarticulated, and then the clavicle removed completely, rather than the more common approach of removing only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clavicle. These modified procedures can be readily performed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and integrate well with methods described in widely used anatomy dissection manuals. Anat Sci Educ 2:186–192, 2009. © 2009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头部状态反射的分析.本文阐述了在体操教学中头部状态反射的运用.以及如何去指导实际的体操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