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1528篇
科学研究   105篇
体育   1508篇
综合类   570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Weighted vests are widely used to improve running economy and performance. However, it is not well-studied how running mechanics are adapted to counteract the higher 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s (Fpeak) while running with such a device.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on running mechanics at different velocities. Thirteen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wo separate sessions one week apart. In the first session, maximal aerobic speed (MAS) was determined through a maximal incremental running test while in the second session, they were instructed to run during one minut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0%, +10% and +20% of body mass [BM]) and velocity (60%, 80% and 100% of MAS) conditions in a random order. Spatiotemporal data were recorded and then running mechanics modelled using the spring-mass model. The mai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ertical and leg stiffness (Kvert and Kleg, respectively) were increased (P?P?>?.05) when load was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alterations of the running kinematics were observed such as longer contact times, reduced flight times, stride frequencies and step lengths, as well as an increase of the centre of mass dynamic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is assumed that runners maintain a certain stiffness level for each velocity despite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As a consequence, Fpeak increases and this probably causes spatiotemporal adjustments in the movement kinematics.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教育中,田径课程是一门价值深远的体育课程,它不仅有增强人体机能、改善体内系统的效能,同时还有拓展视野、扩大交际范围和增强自我能力的作用,作为在高校体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门课程。在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里,传统的田径教学同大学生的自我能力发展要求已经不相适应,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主要问题和几项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高校的田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逻辑归纳、对比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奥运会田径项目发展趋势,指出男女田径项目设置将最终走向数量、形式上完全融合,提出我国提前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原因、意义及实施措施,旨在为我国田径运动更好地开展及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5.
论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莉娟 《体育科技》2003,24(2):77-79
田径各项目在技术原理、动作组成、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有联系 ,因此在田径教学中 ,技能迁移现象随处可见。就教学中技能迁移现象作分析 ,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技能迁移规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了田径运动成绩与运动这间的关系。认为田径运动成绩虽然表现在时间、高度和远度上,但实质是个速度问题。只有获得高的运动速度,才能有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并进一步总结出与成绩关系最为紧密的3种速度,即跑的后蹬速度,起跳速度和器械出手速度。分析了速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创造和保持高速度运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就如何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业余田径训练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才能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GM(1,h)系统状态模型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多因素整体状态GM(1,h)模型及其特列GM(1,1)模型结合起来,用于高水平田径训练的建模问题研究,使建立的系统模型既能反映系统内部多因素的整体关系,又能满足超前预测和规划的需要,旨为田径训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访谈、问卷等方法,研究田径健身内容在社区体育中的运用情况,发现田径健身内容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健身价值,在社区这个特定的环境倍受人们喜欢。建议社区居民注重学习和掌握新兴的运动项目,进而提高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少年短跑运动员生长发育和项目特点,探讨了以短跑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发展步长、步频、速度耐力,掌握跑的放松技能,心理训练,合理的营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