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13篇
科学研究   7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7篇
综合类   7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融洽气氛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及一些行之有效的交流方法,并提出了师生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交流技巧。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高校网球课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2)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社会性的提高,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3)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享受了运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泽平 《体育科技》2003,24(4):72-73
就普通高校现行体育课程设置的弊端作了初步的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学习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学习态度的现状与特征。并依据社会心理学、体育管理心理学等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学习态度的现状、内容结构及其取向排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价与阐释,从而为教育部门了解与掌握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学习态度及其形成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信息;也为今后改进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分析大学生体育课心理负荷及对体育专项课的态度,调查研究大学生运动项目选择情况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专家访谈,评估试验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质量评估进行了研究。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特点,体育课质量高低应包括教与学及体育课的效果三方面的内容,评估档次分为优,良,中,差四档。  相似文献   
7.
米艳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01-103
研究目的: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社会责任及义务的增加,女性的健康状况成了社会普遍关注,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舍宾形体训练对中青年女性部分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对比分析出其科学性、实效性。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主要结果和结论:舍宾形体训练能使中青年女性的心肺功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舍宾形体训练对改善中青年女性身体形态非常有效;舍宾形体训练能提高中青年女性的力量素质及柔韧素质。建议:高校将舍宾形体训练系统引入女生健康、健美教学;将舍宾发扬光大,使更多的女性朋友了解舍宾,进入舍宾,进而更加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阐述了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沦陷时期江苏地区各阶层在大敌当头时的心理和行为:战争初期,社会混乱,国民政府官员弃民而逃;土匪、地痞流氓则浑水摸鱼,大肆抢劫;普通民众则处于高度恐慌状态,为躲战乱,流离失所;城镇地区则有地方头面人物(地方耆老、商会会长等)联系日军,或者迫于后者的压力,出面组成维持会,稳定秩序。  相似文献   
10.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