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产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纳税状况的混乱影响了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本从历史传统,产权模糊,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本还指出税收问题因影响到体育企业的市场化、规范化,从而危害到体育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代农民负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封建社会中生产力的代表,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负担问题。宋代农民负担着较沉重的,大约占其收入的30%。因而也是引发宋代社会的各种矛盾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国家要强大要发展必须领先税收。当前偷逃税款的行为还比较严重。本对偷逃税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为杜绝偷逃税的几点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防治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进一步落实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作为经济手段的绿色税收将是我国节能环保的必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系统与行之有效的绿色税收体系。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经验,提出调整原有税制、开征新的绿色税种和完善绿色税收优惠措施等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多源流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约翰·W·金登提出、用于解释政策过程和政策变迁的理论模型。使用多源流模型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历经的两次重大变革,2001年“以县为主”的变革是农村税费政策外溢的结果,而2006年“新机制”的出台都是三条源流汇合、政策窗口开启导致政策变迁发生。从对我国政策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源流理论于我国同样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1366年,朱元璋发布《平周檄》,讨伐张士诚。在檄文中,朱元璋斥责张士诚不忠于元、诈降、不贡钱粮等。而事实上,张士诚第一次降元是运用策略的一种表现,其真实目的为反元。第二次降元复反,则是他逆历史潮流,妄图割据称雄的狡诈之举。十年少贡钱粮,客观上使吴地百姓得到了实惠。与整个元朝和明初的高压重赋相比较,在张士诚统治期间,苏州人民的赋税相对来说有较大程度的减轻。  相似文献   
7.
城市网络; 数字化时代; 空间结构; 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务代理制度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 它对政府加强税务管理, 指导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税务代理制度的成功经验, 为我国税务代理制度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与宋朝都曾实行过财赋的"上供、留使、留州"制度,其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中央财政对财赋的宏观调度方式;因唐宋中央集权程度不同而使这种财政管理体制产生变化与差异.  相似文献   
9.
由农村税费改革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税费改革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调整改革思路,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建康、持续发展的城乡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外社会保障税制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条件已日渐成熟。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不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保障税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开征的税种,各国的社会保障税实践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为了我国社会保障税的顺利开征,应对国外的社会保障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