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47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体育运动中神经-肌肉疲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脑波涨落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游泳运动员的腩波涨落图的特征,以探讨游泳运动与运动员脑波涨落图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运用脑波涨落网技术,采集国家级游泳运动员脑电信息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游泳运动员的脑涨落图S谱线中S1,系、S11系与S13系多项指标有特异性变化.结论:游泳运动员脑内某些神经递质含量与对照不同,表现为抑制水平较低.这些特征可能是由于游泳运动的训练环境、呼吸方式及体位的特殊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放松音乐及音乐电针对有氧运动疲劳的恢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聆听放松音乐或足三里音乐电针法对49名男大学生的有氧运动疲劳治疗15 min,通过心率、下肢肌力、血糖、尿蛋白、视觉简单反应时、主观体力感觉(RPE)等生理、生化及心理指标评估和比较疗效.结果:两种疗法均使心率及RPE显著下降;放松音乐还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并有缩短视觉简单反应时的趋势;音乐电针使RPE下降的幅度超过听放松音乐,但下肢肌力及血糖显著均低于治疗前,视觉简单反应时有延长趋势,并显著长于安静状态.表明:放松音乐能促进心血管及心理疲劳恢复,增强肾脏调节能力,改善中枢及骨骼肌疲劳状态;音乐电针对心理疲劳的恢复效果优于放松音乐,对心血管疲劳的作用与放松音乐相近,而对骨骼肌疲劳、中枢疲劳及机能状态下降等的作用不及放松音乐.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中枢疲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资料表明:一些特殊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CNS)发送和维持足够的神经冲动,成为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另外,运动时CNS产生的神经递质、调质、神经激素:如5-羟色胺、多巴胺、氨类等物质,也是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的敏感物质。  相似文献   
5.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神经递质和调质对运动性中枢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彦 《体育学刊》2002,9(6):134-137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解释中枢疲劳的生物机制,其中涉及到了一些中枢神经递质和调质,就此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四个方面(细胞内分子、细胞膜分子、细胞外分子和其他广泛存在的分子和离子)综合分析运动性疲劳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达到完善运动性疲劳机制理论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递增负荷训练和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生物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训练运动组。后两组进行跑台运动至力竭后即刻取血测定血糖和血乳酸以及血清MKA、LDH、GOT和CK。结果表明:(1)与运动组相比较,训练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有延长趋势,说明训练能提高大鼠运动能力。(2)与安静组相比较运动组力竭运动后血糖显著降低,血清LD、MDA、CK、COT和LDH都显著升高,揭示大鼠长时问运动由于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而导致力竭。(3)与运动组相比较,训练运动组血糖降低和血乳酸升高的程度显著减小,训练运动组血清MKN、CK、COT、LDH升高的程度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主要是通过抵抗机体中枢疲劳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10.
科技新闻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盲人利用视觉中枢进行回声定位据加拿大CBC新闻网消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的西安大略大学脑和精神研究中心的主任、心理学家Goodale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盲人在认路、识别物体时,是通过大脑的视觉中枢来处理回声定位的信号,而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听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