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巴蜀化与中国明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2.
"故事化"叙事欲望源于史官群体为了挽救其在先秦时期文化政治地位的坠失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姿态,由此也奠定先秦史传文献"事语"这一文体形态。先秦"事语"文献可以从编年体、"事"与"语"之间组合两个角度进行形态学划分。按照前一标准,"事语体"可划分为编年体"事语"与本末体"事语"两大类型;按照后一标准,大致可划分为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三种形态。这些次生态文本之间存在交叉融汇的地方,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这些形态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编年体结合,甚至互相之间可以被有机组合在同一文本中。站在演进的立场上看,言事并重的叙事模式高于言显事隐、言隐事显这两种类型,当言事并重方式出现之后,先秦史官群体的叙事技巧已臻于完善,从而预示纪传体文献的即将出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先秦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新时期先秦史跨学科研究的成就是主要的:在多学科材料、理论、方法等因素的推动下,先秦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史料观念不断更新、史料范围不断扩大;受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论的影响,以归纳法为主的诸多科学研究方法也在先秦史研究中得到更多运用。与此同时,新时期的先秦史跨学科研究中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教条化现象,有关理论建设和创新也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天水地区是古华胥、伏羲、神农、黄帝族的迁居或兴起地,原始经济、文化比较进步,是孕育华夏文化的摇篮地之一.三代时期,“西垂”地区又是华夏族国与戎族部落的聚居地,至春秋、战国设郡县,成为泰国的版图.因此,天水地区又是秦国崛起和向东发展的发祥地与根据地.可以说,天水地区自古至战国未就是华夏与西戎文化交流、融合的枢纽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思想学起始发端于先秦思想学说,诸子百家纷纷形成学派,著书立说,各自阐述认知哲理,针对当时社会时局拿出自己破解办法,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终成一家之言。而中国近代史的演进也是伴随着社会大变革的阵痛,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思潮涨落相继出现。本文主要介绍了先秦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和中国近代史的思想学说,并且对他们之间进行了比对研究,总结了先秦史与中国近代史的思想学说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风采     
《重庆师专学报》2011,(1):F0002-F0002
孟世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师从徐中舒学习先秦史,分配在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先秦史、甲骨文。曾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学术顾问、《先秦史研究动态》主编。  相似文献   
7.
赵先生 ,您是治先秦史的大家 ,请您谈谈您是如何走上研究历史的道路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 ,就对历史和地理感兴趣 ,这两门课的成绩也最好。但要说起我如何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 ,却是一言难尽。可以说我的历史研究是走了很大的弯路。 1 92 5年 ,我上法政大学预科到 1 93 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系 ,主修的课程是政治 ,而不是历史。 1 93 8年 ,我考入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从陈垣先生作研究生 ,治明清史 ,1 940年毕业后 ,在辅仁大学讲授西洋史 ,1 949年因工作需要改教先秦史 ,直到现在。我之所以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 ,与从小的兴趣密切相关。 1 92 1…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的灵魂,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它教导人们重视发掘充分而可靠的史料,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郭沫若和范文澜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致力于先秦史研究的两位学者。其中,郭沫若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与周代青铜器分期的理论、范文澜关于封建社会始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逐步融合的理论,因研究重点和治学路数的不同而各具鲜明的特色,但同样都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袁怡 《职大学报》2011,(2):25-28
贵族士人向职业士人的转化,是我国古代士阶层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转化中,中国士人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为中国古代历史书写着华美的乐章。孔子家族的兴衰以及孔子的生平,是春秋末贵族士向职业士转化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杞国在先秦史中是一个小国,但它不同于一般小国,有其自身的化特点,故司马迁为其记述.列入《世家》。清末以来,在今山东新泰境内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中有铭皆有“杞伯”之记载,为加强古化与区域化研究,中国先秦史学会与新泰市历史化研究会于1999年10月在新泰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杞化学术研讨会,会上学们各抒己见,就有关杞国来源、杞国迁徙、杞国世系、杞化等问题进行了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