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国乃是一个重人治而轻法治的国家。“人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之所以根深蒂固。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一是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二是其君主专制制度;三是其“内圣外王”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2.
袁济喜 《中国德育》2014,(19):36-39
正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国学与人生智慧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上个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写过《孔子的智慧》一书,他从《论语》中读出许多人生的智慧与趣味,大家不妨看一下这本书。中国古代所说的智慧不同于西方的概念,西方的智慧重在技术与谋略,而中国的智慧重在道德精神的建设。中国人的智慧是有境界的智慧,智者是知识与科学的体系,而仁者则是人文的体系,智者与勇者只有与仁者相结合,也就是科学与人文  相似文献   
3.
庄子认为,人的一生都面临着命运、社会、自我以及环境等因素带来的难以摆脱的困境。其中,社会之困主要是指时势、儒家仁义等对人的限制或束缚。庄子对时势之困采取了安时处顺、无为而治的消解方法,对仁义之困采取了法天贵真、掊击圣人、以道释儒的化解策略。在庄子所采取的摆脱社会困境的种种策略和方法中所贯穿的都是顺物自然的生态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于儒家而言,内圣外王作为修身立命的境界由来长久,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对于今人,内圣外王的最为典型的论述和认知则是《大学》《中庸》发出阐明的,所以要理解这一儒家的根本思想则必须理解《大学》《中庸》二篇,而理解《大学》《中庸》二篇又必须对于《礼记》以及朱熹的订正有着一定的了解。故在此将会介绍《礼记》开始,同时探讨《中庸》《大学》二篇在其中的地位,之后对于《大学》《中庸》二篇的内容加以叙述,最终来讨论内圣外王的相对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约自成玄英以后,学界多认为《庄子》内七篇之间"相因之次第"。然笔者认为,七篇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以《人间世》为中轴线,向两边展开的复合结构。前三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后三篇《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组。前、后两个单元之间,又存在不等价的关系,分别有上下、尊卑、主次、先后、主动与被动等对比区分。前一组代表一种自愿的主动选择,是乐得其所的,象征快乐;后一组代表一种无奈的被动屈从,是不得已的,象征痛苦。此正是所谓"游方之外"与"游方之内"、"内圣之学"与"外王之学"、"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道"与"德"等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因此,七篇的穴窍是《人间世》,核心思想是"贵己"、"重生"。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特征,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作用,并指出传 统文化应持批判继承原态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构想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的天下观就是国内建设和谐社会,推及世界秩序的建构就是和谐世界。家国天下和谐理想与培养道德公民的目标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是其在天下失序的背景之下构建的关于理想城邦的政治蓝图,该学说强调王者要用哲学智慧和哲学家具备的品质去治理城邦,从而引导城邦健康、有序发展。内圣外王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古代中国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哲学王与内圣外王思想两者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宏图,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艾凡赫》中的理查与历史中的理查有许多不同之处,绿林寨主罗宾汉也是根据民间传说虚构出来的;前者的性格优越之处、后者的人格和政治品行正是司各特的政治哲学主张。该论文以中国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内圣外王"为切入点,结合文本分析,从三个方面论证文本中的理查和罗宾汉正是"内圣外王"化身的实体,说明伟大思想的普世价值,并管窥人文科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追溯儒家内圣外王理想的历史流变,试图寻求儒学在当前的解困与复兴之路。孔子开创的以仁和礼为内核的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以人为本位、以现实人生为基地,精粹在于"为己之学"。自发端处,内圣与外王就内含了性情与礼教、修身与济世之间的矛盾,表现了理想上统一、现实中分裂的状态。后儒基本都在孔子创立的框架中将论题不断分化和繁演,然而在其过程中,原始儒学仁礼融合的理想逐渐被剥离原有的活泼精神,流于僵化,并形成内圣强、外王弱的总体发展倾向。尽管儒学在当前面临生存困境,已不太可能再成为主导性的意识形态,但其对于中华民族的现代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儒家传统的复兴必须以真正践履为目标和标准,才能维系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