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在变力F=kv作用下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的高考对于F=kv的考查有定性的(江苏卷09年第4题),也有定量的(江苏卷07、08、09年的第15题)。由于此变力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种力作用下的运动往往是加速度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明确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及自感现象的理解等,更应该关注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通过分析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训练,我们不仅能深入、全面、细致地理解电磁感应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  相似文献   
3.
4.
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这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动量定理.部分老师和同学应用它解题时,思维往往局限于一个物体上.事实上,由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所以它们的总冲量始终为零.因此,对于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内力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此时,动量定理可表述为:系统各外力的冲量和等于系统各部分动量变化的和(限于一条直线上情形).与各部分彼此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力无关.实际解题中若能转换角度、从整体思维出发,运用该结沦能使部分物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5.
黄钦松 《双语学习》2007,(7M):185-185
物理知识紧密地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学会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熟练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分析几个与动量定理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魏嵋 《理科考试研究》2004,11(10):39-40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在求解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物体组问题的过程中,若能转换角度,从整体思维出发,巧妙地将相互作用的物体组(系统)视为单个物体,动量定理也适用,这时系统所受外力的冲量之和等于系统内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对系统若能妙用动量定理不仅能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电磁感应问题往往涉及到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等许多方面的物理知识,使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综合达到了极致,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因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试题常见的形式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导体棒受到安培力作用.导体棒运动的形式有匀速、匀变速和非匀变速三种,对前两种情况,学生容易想到用牛顿定律求解,对后一种情况学生也容易想到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相似文献   
9.
流体类同题是动量定理应用的难点,解决的常见方法是微元法分析法.在分析极值问题时,还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才能顺利求解.本文就一道动量定理的试题作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这样运用动能定理合理吗? 《中学物理》杂志2011年第3期上登载了“动能定理真的不适用吗”一文.该文对两道较为典型的、通常采用动量定理予以解答的持续冲击作用题目,用动能定理进行了解答,并且也得到了与通常采用动量定理解答相同的正确结果.但笔者认为,尽管所得结果正确,然而该文在对两例的分析解答中却存在动能定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