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9年.中国加强了急性发热疾病的监控.发现了一种未知原因的伴随血小板减少的严重发热疾病综合征(Severe Feverwith Thrombocytopenla Syndrome.SFTS)。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已被证实是致病原因之一,但是在大多数病人体内却未发现这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个单核镍配合物[Ni(C9H10N3O3)2(C5H5N)2]·2CH3OH,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c,a=1.08281 (10) nm,b=1.00196(8) nm,c=1.60104(11) nm,Z=2.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两个配体分子中所有非氢原子是完全共面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相邻的分子连接起来形成沿b轴方向的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在介绍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时说:“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相似文献   
4.
杂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工合成的杂大环化合物已有三、四十年的发展史,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拟就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前景作一展望性评述.  相似文献   
5.
曾吉 《生物学教学》2009,34(3):72-72
本文对与免疫应答过程相关的三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式解答。 1抗原如何激活B细胞B细胞的活化应该是有两条不同的途径,这与抗原种类及相应B细胞种类有关。TI抗原(主要为脂多糖、多糖)由B1细胞直接识别,不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和T细胞的辅助,不产生记忆细胞,无再次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7.
运动与免疫细胞及调节机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可以引起机体免疫细胞发生变化。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论述了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并对它们的调节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1 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吗? 该问题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且在不同的教参书上说法不一,引起普遍争议,在K12生物论坛上持两种观点:(1) 能!抗原进入机体后,吞噬细胞首先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识别如何吞噬?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既能吞噬抗原,又能识别抗原、处理抗原。(2) 不能!识别应该指带有特异性的识别,抗原与抗原的不同在于它的特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67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名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科普文章,是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高考试卷所选的科普文章,大多反映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常含有一些新名词和科学术语,给考生理解增加了难度。其实,阅读这类文章并不需要深刻理解文中所有科技知识的内涵,只要依据考点,根据考题指向答题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