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文章把普希金的人民性具体地概括为民族性和民主倾向性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民性特点,挖掘了作品中的民族性与民主倾向性,使普希金的人民性理论的具体内涵得以形象的展现,从而凸现了普希金对于俄罗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的代表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因为它不但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而且也是作者思想的忠实体现者。文中有两对主要人物的爱情是不同的,普希金对此也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本文正是通过这些内容,来了解和分析普希金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运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抒情,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我"就是普希金自己。实际上,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这个"我"并非真实作者,而是隐含作者,或者称之为"第二自我","我"作为叙述者成为作品中的一个独特角色。"我"的叙述话语分为叙述性话语和非叙述性话语,产生了独特的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5.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不但在俄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伦理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探索其中隐含的深沉复杂的伦理诉求和道德教诲,阐明诗人普希金超前的伦理意识,从中感悟一些人伦方面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性意识形态,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分析、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作家本人婚恋观的分析,认为普希金虽然真诚的同情和爱怜女性,但他体现出的仍然是传统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关于达吉雅娜的女性主义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为女性主义理论作了一次诠释。女主人公达吉雅娜这一形象的前后变化证明了"女人并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这个诠释过程以达吉雅娜与叶甫盖尼·奥涅金关系的前后变化为切入点:她最初不被奥涅金接受,是因为她还没有变成社会主流话语中的"女人";后来,她所以被奥涅金接受,是因为她已经完成了变成"女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梦境承载了作者的意图。梦境中一系列意象的营造,是为了在情节起伏中顺畅地传递观念、价值,是作者理性操控下的叙事载体与手段。梦境扩大了原有的叙事空间,在保持叙事节奏的同时,承担起心理描写或者预兆的功能。同时,梦暧昧、诡谲的特征,与心理活动复杂的特征和占卜奇诡的特征相契合,营造了朦胧的诗意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与沈从文的《三三》这两部作品都通过梦境的营造,将矛盾冲突和内心挣扎的过程简化,在女主人公们命运转折的关键处,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性意识形态,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分析、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作家本人婚恋观的分析,认为普希金虽然真诚的同情和爱怜女性,但他体现出的仍然是传统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作者形象理论属于文学修辞学的范畴。作者形象可分化为作者本人、叙述人及作品中即故事中的人物视角结构,而在作者形象与叙述者形象之间还有一类形象,即抒情人物形象。作者形象作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决定和操纵着整部作品的结构和艺术风格,以及读者对作品和作家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