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展龙  耿勇 《图书馆界》2011,(6):40-44,51
《明史记》是由清初学者吴炎、潘柽章、王锡阐、戴笠等合修的一部记载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前后编纂长达十五之久,并已完成大半,后受庄氏史狱的牵连,招致焚毁亡佚。但从现存资料中,仍可窥知《明史记》的编纂缘起、基本体例、编纂分工、史料采集、史料来源及完成情况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惊隐诗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该社产生过顾炎武、归庄、朱鹤龄、吴炎以及顾有孝、王锡阐等在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文论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主张。惊隐诗社成员将抒发"性情"作为诗歌的本质。诗人们认为"性情"并非一己之私情,而是与人品道德社会治乱相关的真情,因此涉及到"求真"、"守正"、"用世"、"存史"等方面。这是对传统"性情"说的突破,在清初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3.
《明史记》是一部未完成也未曾问世的史学著作。本文旨在梳理这部史书编纂的缘起、过程和最后的命运,重点叙述了吴炎、潘柽樟为编纂《明史记》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吴、潘二人与钱谦益的书信辩难,以及钱谦益和顾炎武对《明史记》所给予的期盼和帮助。康熙初年的"庄氏史狱"给《明史记》的编纂带来了的致命打击,本文也叙述了吴潘二人受其牵连而惨死的过程,王锡阐和顾炎武对两位挚友的哀悼。最后则探讨了潘柽樟的异母弟不顾众多师友的规劝入明史馆参修明史原因和王锡阐等人对《明史记》遗稿的保存和整理等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