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52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2044篇
教育   110843篇
科学研究   19526篇
各国文化   331篇
体育   4199篇
综合类   5345篇
文化理论   809篇
信息传播   33830篇
  2024年   498篇
  2023年   2188篇
  2022年   1630篇
  2021年   2127篇
  2020年   2332篇
  2019年   2467篇
  2018年   1405篇
  2017年   2649篇
  2016年   3913篇
  2015年   6529篇
  2014年   13434篇
  2013年   11277篇
  2012年   13640篇
  2011年   14589篇
  2010年   12325篇
  2009年   12922篇
  2008年   14425篇
  2007年   11193篇
  2006年   8998篇
  2005年   7923篇
  2004年   6561篇
  2003年   5967篇
  2002年   4745篇
  2001年   3679篇
  2000年   2520篇
  1999年   1131篇
  1998年   852篇
  1997年   680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1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容深刻、思想深邃、影响深远的党建资源,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绝佳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党建会议、经典文献、法治事件和党建足音,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意义] 探索构建文献情报大数据知识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多领域的智慧知识服务。[方法/过程] 基于AI应用需求,借鉴业界经验,梳理现有资源体系的问题,从多层次多维度扩展资源体系;构建可靠数据处理流程和计算平台,支持高效数据采集和处理;研发智能化数据治理工具,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治理,确保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结果/结论] 已初步形成覆盖多类型、多学科的科技文献大数据知识资源体系,构建完成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治理流程,实施多重数据质量控制,积累数亿高质量数据,且为多个知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利用问卷调研的方式,于2013年至2016年开展了跟踪调研,了解上海市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及组织管理情况。调研结果表明,阅读推广工作已经在大学图书馆得到较为广泛的和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限于馆情及对阅读推广工作的理解差异等因素,也存在有待反思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教学流程、师生角色、课堂时间规划、教学手段、资源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颠覆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标准化课堂。这样的颠覆与个性化教学理念相契合,促进了大学英语课堂的多维有效互动,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满足了个性化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阅读离不开思维活动,缺失了思维的阅读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凭借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和教育智慧,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并通过问题探究、对话交流、拓展阅读等形式,让学生的思维之弦流泻出美妙的情感音符。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对学生开展翻译教学。在这种翻译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导致其在翻译教学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新时代的来临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翻译教学必须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主动性。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朝鲜语翻译教学的策略进行探析,期望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使得当前我国的相关教育工作更加意识到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环境造就了人才,在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心情更加舒畅,同时还可以使得其学习的效率得到更大地提升。然而在进行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单靠家庭是不够的,家庭只能让学生在家里的时候更加舒适,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应该将家庭与社会进行联合,营造更加好的社会环境。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对家庭以及社会联合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活环境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后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